警察散文quot忆长征

传承弘扬“长征精神”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

小编想晒一组老电影海报↓↓↓↓

《白毛女》

《闪闪红星》

《狼牙山五壮士》

小编已经不记得什么时候第一次看电影,看的什么电影,但小编仍记得那些年全村男女老少抱着小板凳,围在宽阔地方看电影的感觉……后来才知道,那叫“坝坝电影”,小编的大部分红色记忆就来自他。

下面小编和小伙伴们分享一篇有关红色电影,有关“坝坝电影”的文章

难忘的坝坝电影

我与年轻的朋友们聊起有关看电影的话题时,脑海里总会浮现出小时候跟着伙伴们、大人们去看坝坝电影的情形,他们会感到诧异,甚至觉得不可思议,觉得我好像是在编故事。幸好有与我年纪相仿的朋友出来佐证了我的说法,激起了年轻朋友们的好奇心,非要我讲述那段难忘岁月发生的故事。

坝坝电影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特有的产物。所谓坝坝电影,就是露天坝放电影,吸引了周围很多人来观看。一般在什么地方什么时候放电影,放电影的人会架起高音喇叭通知,或者公社通过有线广播通知,消息像长了翅膀,人们激动的神情有如要去参加一场隆重的聚会一样,相互转告,相互邀约,做好去看电影的准备。

选择放电影的地方,都在镇上的高中校的操场或者石油队的球场,那里地势开阔,容纳量大。我所在的村子距离镇上的高中校和石油队所在地有两三公里的路程。一听说晚上有电影可观看,一早就要将猪草打好,将猪只喂好安顿好,还要先将老师布置的家庭作业完成了,父母才允许去的。如果没有做好就跑去看电影,回来少不了被父母一顿责骂;如果还与父母顶嘴,有可能遭受一阵细竹条子的侍候,浑身上下都是伤痕,轮到下次有机会看电影的时候,伤痕还没有痊愈呢。表现不好的话,连这个机会也被剥夺了,只好眼巴巴地看着伙伴们三五个一群地提着小板凳在路上撒欢地疯跑,好生让人羡慕。伙伴们看过电影回来,绘声绘色地讲述故事情节,让你竖起耳朵听入了神,后悔没有亲临现场观看。

放的电影片子有《地道战》、《柳堡的故事》、《平原游击队》、《白毛女》、《渡江侦察记》、《铁道游击队》、《咱们村里的年轻人》、《红牡丹》等等,类似于今天送知识下乡一样。放电影的人姓许,人们叫他许师傅,胖乎乎的,一笑起来,眼睛就眯成了一条线,挺和善的,非常招人喜欢。晚饭后,在操场或者球场上拉起一幅宽大的白布作为银幕。因人多,先去的人占据有利的位置,来晚了的人要么站得远远的,经常被前面的人影子遮住了视线,看不清楚银幕上的人物动态,踮起脚尖看,也无济于事。因为是胶片,放到一定程度需要换一次,会有短时间的时间间隙,大家有些躁动,呼朋唤友,寻找失散的同伴。一会儿胶片换好了,大家又安静了下来,一般一部影片要换四次左右。

电影散场了,大家各自回家,先前拥挤的人群很快消失在夜幕中。如果天上有月亮,那夜间行走还要好一些,尽管月色朦胧,光线不怎么明亮,毕竟可以依稀识别脚下的路。如果天上没有月亮,四周一片漆黑,只有昆虫们在黑暗处高一声低一声地鸣叫,伙伴们手拉着手,在黑暗中摸索着缓缓前行,有时候一个人不小心脚下一滑,就会跌倒一片,大家嘻嘻哈哈地拉扯着起来继续前行,也顾不得衣服被弄脏了。

在相邻的乡镇也会放电影,有时别人会恶作剧,假传放电影的消息,等人们汗流浃背地赶到场,闻讯来的人你看着我我看着你,哪有放电影的影子,显然是被人戏弄了。大家兴高采烈地来,垂头丧气地回,被人戏称“英雄白跑路”,第二天被其他没有去的伙伴们嘲笑一通,自己只有苦笑相对了。一年到头总有那么三四回“英雄白跑路”。

现在虽然已经寻不着坝坝电影的踪迹,但留给我们的印象是非常深刻的,至今难以忘记。

主办单位/西双版纳州公安局政治部宣传科来源/勐腊县公安局廖学军/文图摘自网络

本期监制/赵锦丽编辑/杨莹









































治疗白殿疯点北京中科
白癜风的危害



转载请注明:http://www.npwhh.com/zlyz/5881.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金水区农业路123号 联系电话:15897845612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