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精选二颜立华吕桂琴高淑范
散文精选

父亲

——连载之四

颜立华

在我们兄妹5人中,哥四个都当过兵。现在看父亲选择让我们当兵是对的,因为我们哥们都没有上过全日制的大学,在那个年代上不了大学就业也是个问题。但当了兵复员后国家会给安排工作,可能父亲想让这几个秃小子都当兵,回来最起码的有份稳定的工作,都能当上兵也不是件简单的事。七0年我在农村参军,当时在我们大队申请参军的有90多人。可只要9人,录取是十比一。政审,检查身体,大队、公社、武装部,接兵的都需要整明白。不管求多少人,不管费多少劲,我最终还是走上了。过了几年我的几个弟弟先后在父亲的努力下也都当上了兵,因为多方面原因我们没有一人长期在部队干的。应了父亲的想法哥四个复员回来都分配了稳定的工作,回头来看父亲给我们哥几个定位还是很准的。在我们身旁有很多家庭孩子找不到稳定工作很闹心,在我们家庭就不存在这种困惑了,这说明父亲为我们定位很准。

表面上父亲对待子女很严厉,内心中他是位非常慈祥的老人。老弟弟晓明是虫牙,从小时经常犯牙痛病,总是哭咧咧的,牙痛时只要是父亲在家,父亲会背着他去外面走。晓明一爬在父亲身上就是牙痛也不哭了,母亲经常对小明说:“你爸就是治牙痛的药”。

父亲在银行工作时单位给他配了一辆自行车,父亲对这辆自行车特别爱惜,谁想借谁想骑都没门。我十二岁那年,有一天父亲中午回家吃饭,我偷偷的把父亲的自行车推了出去,同邻居小名叫黑子的同学(他用他爸的自行车)一起骑自行车去溜。个小上不去座,就掏裆骑。能骑自行车在四平市的烈士塔转盘的环路上溜,简直是太爽了太美了。我俩约定  骑20圈回去,即不影响父亲上班也不让他知道我偷骑了他的自行车,在溜最后一圈时,骑着骑着链子把右腿肚子绞住了,自行车骑不了了只好推着往家走。鲜血和疼痛我并没在意,只是心想这下可惹大祸了,到家不挨打也得挨骂。推车走到家,父亲果然在门口等着自行车上班,当时我害怕极了。父亲看到我腿直往下淌血二话没说,骑着医院跑。在医院缝合处置我腿肚伤口时,父亲对我讲:小孩在马路上骑自行车是很不安全的等等道理———。我偷骑了自行车,花钱看病,还影响父亲上班,父亲不但不打不骂还这样对待我,我太受感动了。

父亲不只是慈祥,处理问题的方法也是相当有两下子,有两件事我记忆最深。我从部队复员回来,没在家待几天父亲就给我找个临时工干。父亲说:“大小伙子不能在家游游逛逛的,出去干点活即懂点社会知识又能挣钱补助家”。我在铁东区薄板厂街道焦木粉厂两个月的临时工挣了60元钱,经济有了收入同时知道了挣钱的不容易的现实。我到铁路上班的第二个月,家里给我花了元和元分别给我买了一辆飞鸽牌加重自行车和北京牌手表。父亲对我说:“买自行车手表是用你当兵以前捡粪卖的钱,你已经上班了到这步该给你花这钱了”。我很震撼,真的!那时的家庭条件多么需要钱啊!当时家境再紧老人也没动那笔钱。我万万没有想到父亲的计划性这么强。

使我终身受益的是父亲对我们的品德教育。78年秋,我打家具筹备结婚。父亲找人从物资局批了一箱玻璃。父亲说:“这箱玻璃同你老舅俩用”。我用在炕琴被格和高低柜上老舅用在窗户上。这箱玻璃俩人用不太足,最后得有拼缝的,我想我结婚不能用拼缝的,我找木匠割,自己就先满足了自己所需,剩下给老舅的就有拼缝的了。事后父亲知道了此情况给我一顿臭骂,骂我不懂事理,骂我自私。事后我冷静的考虑一下父亲骂的是有道理的,从使用功能看窗户是对外的,有缝隙往屋进风。炕琴被格在屋里,屋里的条件当然要比外面好。从客观条件看老舅家在偏远农村,来城里一趟不容易。我在城里有很多机会买到。从礼节上看应该让于外人,让于长辈。从那件事以后,我再遇到利益发生矛盾的时候,首先考虑的应该是他人。

父亲在几十年的工作中大多是做领导工作。他常说;“有权不能乱用,别犯错误,别违法”。他还说:“不犯错误,来啥运动也不怕,觉睡的着,饭吃得香”,在这种理念的熏陶下我是最大的受益者。我从85年开始就当了企业法人。父亲知道后叮嘱我千万不能犯错误,当领导我管的事也不小,不论多大的诱惑力我都不动心,能做到走得正行的正,时刻不忘父亲的嘱讬。有一年一施工队的头头拎一兜钱看样至少有10万元,送到我办公室说是答谢我们给了他们工程,我说:“你要是把钱放在这,工程我们就收回”,那包工头看我的态度坚决只好又把钱拎了回去。我不是自夸我当这些年领导没人说我贪的,要说在几万人的大企业管10年房自己家只有一套住房很多人都不相信,这是真的。我虽然没有通过那些不正当的渠道获得那么多的财产,但我依然很平安快乐幸福着。

父亲在九泉之下知道我们哥几个能按照他老人家的思想理念为人处世,家家都平安幸福地生活着一定是含笑的!

马鞍山,不老的乡情

高淑范

马鞍山,一个如歌的名字。

马鞍山,生长在烟霞云雾和水墨丹青之间。

夏至时节,我和我的同学们一行九人,去马鞍山采风。车轮滚滚,沿着长吉公路一路向东。

久居小城,生活总是一个味道,借此机会,走进小山村,看一看马鞍山的新颜,是很久以来的祈盼。

六月的马鞍山,草长莺飞,鲜花盛开,田野一片葱绿,山花一派烂漫。面对青山绿水,有一种邂逅桃花源的惊喜。

端午的雨水,滋润了马鞍山的土地。那一场雨后,我看见了漫山遍野的花事,如火如荼。那一场雨后,田野里的庄稼开始茁壮成长。

青山,绿水,红墙,小桥,流水,人家……高远的白云,碧绿的松林,铺就一张磅礴的画卷。

马鞍山的厚重,是我们停驻的理由。

小南河的清澈,是村民们安居的所在。

一座美丽的小山村,在时代的乡村盛典中脱颖而出。

如诗的马鞍山,春之暮野,草长莺飞;夏之热烈,山清水秀;秋之絮语,果实丰硕;冬之洁白,无比纯净。

这是一个安放灵魂的地方。

好山好水,构成了马鞍山最美乡村的骨骼和血脉。

马鞍山人用勤劳的双手,在这片肥沃的土地上,建设家乡,写意着美好生活,妥帖着尘世的安稳。他们在新思想,新理念的牵引下,发挥集体智慧,谱写了乡村最美的神话。

草木的清气在天地间弥漫。

徜徉在村中,花香扑鼻,沁人心脾,农户的庭院里鲜花盛开,美不胜收。

淡褐色的砖墙,垒起了村庄独特的语言,大红的灯笼,挂满了街路两旁,彰显着马鞍山的幸福与吉祥。

我们到来时,一个电视剧组正在村里拍摄40集电视剧《鲜花盛开的山村》,那美丽的花海,将小村装扮得格外漂亮。如此美好的名字,绝对的名副其实。

茂盛的季节,柳绿花红。

一条小路悠悠远远。

信步走在山路上,清新的空气,挺拔的松树,摇曳的小花,翩飞的蝴蝶,纯纯的原生态美景,让我们流连忘返。

我在风情万种的守候里,种下一份温暖的希冀与感动。

马鞍山上,我们在寻找力量的因子,那气势宏伟的马鞍山石雕,刻上了游人的敬仰!

午餐时候,我们回到了羊村。整洁的小院,香甜的农家饭菜,唤醒我心中久远的乡情。

带着燃烧的激情,依依告别了马鞍山。

绿色的希望,红色的梦想,马鞍山的名字上镌刻着忠诚。

站在山坡上,我们追寻着马鞍山不朽的灵魂,我们看见了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正在这片土地上腾飞!

齐殿云的故事

吕桂芹

齐殿云(---)女,汉族。榆树市土桥镇小乡屯人(原籍黑龙江省五常县山河屯)。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她是榆树市土桥镇小乡屯最早的党员。半个多世纪以来,齐殿云的名字在榆树市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她是小乡的好带头人,模范共产党员,她带领小乡人苦干实干,战天斗地,使小乡由贫变富。昔日穷山沟,变成米粮川。果园香四溢,水库波光滟。民风淳朴厚,传统美德传。

齐殿云同志先后参加过全国四届人大、党的九大、全国妇女第一次代表大会,五次进京参加农业学大寨会议。曾任吉林省委委员,长春市委常委,榆树县委常委,榆树县政协副主席。

齐殿云关心群众生活,别人家的事儿,就是她自己家的事儿。小乡屯儿年轻年老的人,都爱和齐殿云搭话唠家常,因为她平易近人,和蔼可亲,关心别人,谁家有困难她都帮助,谁家有事儿她都帮助解决。

李桂珍是小乡屯农民,20世纪70年代,娘家弟弟在外屯住,经媒人介绍,与小乡屯一位姑娘相识后定婚了。过了一段时间,因为某种原因,姑娘不同意了,要退出婚约。

李桂珍找齐殿云来成全弟弟这桩婚事。齐殿云去这位姑娘家,盘腿坐在炕上,就像亲人一样苦口婆心地和姑娘唠,和姑娘的父母谈,终于说服了姑娘和她的父母。

两个月后,一台花轿把姑娘抬到李桂珍弟弟家里。这对年轻人婚后生活得很幸福,生儿育女,后来迁到小乡屯去住。

半个世纪过去了,李桂珍还经常提起这件事,感谢齐殿云,姐弟俩念念不忘她的恩德。70年代初,农民生活还不富裕。李桂珍小孩儿断奶,家里没有小米儿。齐殿云知道了,让保管员在生产队仓库称几斤小米儿。她对保管员说:“记在我的账上”。齐殿云把小米亲自送到李桂珍家。“给小孩儿熬粥,要是不够,我再想办法。”李桂珍感动的热泪盈眶。女儿长大了,李桂珍经常对女儿说:“不要忘了你齐奶奶的恩情,咱们都要向她学习,关心别人,帮助别人。”

齐殿云在家里是一位好妻子、好母亲、好婆婆。她贤惠、忠诚、厚道,有正事儿。平时不多言不多语,言行一致,以身作则。有威信,受尊敬。她说的每一句话,大人小孩儿都听。她有一个儿子、一个闺女。儿子结婚后,她与儿子、儿媳在一起生活了几十年,她对儿媳比对闺女还好,经常给儿媳妇梳头。

20世纪五六十年代,农村年轻媳妇梳长辫子。齐殿云经常给儿媳妇梳头,她用梳子轻轻地一下一下地把头发理顺,然后编成三股辫儿或四股辫儿,发股均匀,辫花儿好看,在鞭梢儿缠上红头绳;在鞭梢儿扎上两片绿色、粉红色的绫子片,系成两朵大花儿,把“花瓣儿”打开,就像两朵美丽的蝴蝶翩翩欲飞!两条油黑发亮的大辫子垂在腰间。儿媳前后左右照镜子,乐呵呵地说:“好看!妈妈真会梳头!”“好看,明天我还给你梳。”齐殿云微笑着。如果不是小乡屯的人去齐殿云家,谁也看不出他们是婆媳,都以为是母女呢。李桂珍说:“小乡屯风好!儿子结了婚,都与父母在一起过日子,儿子孝敬父母,媳妇孝敬公婆。齐殿云是榜样,以身作则,屯里儿做婆婆的都向齐殿云学习,对儿媳妇好。两好合一好,家里不打吵,家庭幸福和睦。”“小乡人邻里和睦,多年来屯儿里没有人吵过架。”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在小乡传承着。年,齐殿云永远离开了乡亲们,享年83岁。小乡人舍不得她离去,小乡人永远怀念齐殿云!她的人格魅力影响着小乡人,她的事迹在小乡群众中传颂!

年6月28日

扫一扫下载订阅号助手,用手机发文章赞赏

长按







































怎么才能治疗白癜风
北京市中科医院好不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npwhh.com/byzx/8176.html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金水区农业路123号 联系电话:15897845612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