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怀瑾观相识人最重要的先看这里,因为这是
治疗白癜风要多少钱 https://m-mip.39.net/man/mipso_7704831.html

?点击音频收听?

01

看相的人,先看眼睛

父母所生的肉眼,也就是我们现在的眼睛。肉眼能看见物质世界,我们一切的感觉、知觉,都经由它而来。这个肉眼跟心是连带一起的,所以很多的经典,心与眼同论,在讲到心的道理时,先提到眼。眼睛是心的一个开关,所以心与眼关系非常密切。道家的《阴符经》就说:“眼者心之机”,眼是心的开关,所以古人很多地方都提到心眼的关系;譬如孟子讲到观察人,特别要观察眼睛。看相的人,看人心地如何,智慧如何,是先看眼睛。

大自然的现象,阳气旺的时候就是晴天,日月光明普照大地;如果阴气重,则是阴雨,而日月都昏暗了。

在人的身上,不论善念、恶念,只要他心里念头一动,虽然还没有采取行动,他的眼神中就显露出来了。

如果是个大的好念头,他的眼神特别好,特别清明;如果心里有鬼主意、歪念头,那么他的眼神就呈现出黯浊闪烁的现象。

大家都知道,傲慢的人和人谈话时,他的眼睛总是向上看;而眼睛老是往下看的人,往往是在打鬼主意。

当小偷的人,走在路上,眼睛就斜向两边瞟,心中在想:什么东西可以偷?这是由眼神观人的几个简单原则,一般人大致都懂得。

所以最能反映人的思想状态的就是眼神,想逃也逃不掉的。

当然,详细地说也不容易,眼睛大,大到什么程度?小,又小到什么程度?眼神亮的,又亮到什么程度?有些人没有眼神,但是,没有眼神的也可能是第一等的好相,那叫做“神不外露”,他心中是喜是怒都看不出来。这样的人,更难捉摸。

总之,眼神对于看一个人的性格、品德,非常重要。一个人内在的思想如何,大体可以从他的眼神中看出来。

我常对年轻朋友们提到两句老话:“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以广益知识,增加人生经验;除此之外,我认为还要加上一句:“交万个友”。朋友交多了以后,对于一个人的思想、个性、品德、性向等,不必做心理测验,一望而知。

眼神的确与心理、思想有极密切的关系,再配合看相的原则,就很清楚了。

看相并不是什么稀奇的事,只是人类一种生活的体验,根据此一长远累积的经验,对于一个人的过去,以及未来可能的发展,都可以从形貌、举止、神态上看得清清楚楚。眼神的确有许多作用,这也就是所谓“机在目,机在心”。

你们抱怨眼睛不好的,要知道那是可以经由修行转的。眼睛不好就是病,病由业生,业由心造,能转心就能转业。若此心不能转,又有什么用?

孟子也喜欢看相,不过他没有挂牌,他是注意人家的眼神,光明正大的人眼神一定很端正;喜欢向上看的人一定很傲慢;喜欢下看的人会动心思;喜欢斜视的人,至少他的心理上有问题。

这是看相当中的眼神,是孟子看相的一科,也可说是看相当中的“眼科”吧!

02

“久视”可长生

老子的讲法,为“长生久视之道”。

要注意“久视”两个字,我们的眼睛是不能久视的,每个人的眼睛也许看了一两秒钟,就要眨两三次,不能久视。

真修道的人,眼睛的神光不变不退,就可以久视,乃至可以透视,这时对于维持自己的生命,就有点可能了。

根据道家的思想学说,比老子更早的黄帝所著的《阴符经》上说:“天性人也,人心机也”,又说:“心,生于物死于物,机在目。”

姑且以自然科学的物理现象来解说,一个人的心近似发电厂,而要用电时,则必须有插座,而人的眼目则等于是插座。

佛家的《楞严经》所说的明心见性,其中提到“见”,由眼睛的“见”,说到理性的“见”,“见”是个实际的东西。

人到夜里疲倦想睡,眼睛就先闭上,先要眼睛入睡,脑筋才能入睡,如果眼睛不先入睡,脑筋就无法入睡。人死也是眼光先落地看不见,眼神先散,瞳孔放大在先。

所谓“长生久视之道”,从来道家的解释“久视”就是内视,等于佛家修行的观想,道家叫做“内照形躯”。

所以“长生久视之道”就是精神永远明亮,就是见道。久了以后,因功力到了“深根固柢”,神光返照,内脏活动,甚至血液流动的情形可以看得非常清楚。

这时,就会知道什么地方出了毛病,乃至知道毛病的程度,自己克服不了,大约什么时间可以结束,到时候就丢了这个身体走了。

因此就要知道,在工夫上如何达到“久视”才能长生,能够长生,才能到达“深根固柢”,这个生命就在自己手中控制了。

至于说为人处世的“深根固柢”,就是做任何一件事情,不要草率,不要任性,不要冲动,不妨慢半拍,慢一拍,必须要慎重。

对一件事情,知道动因,就要考虑后果,就会“深根固柢”,以后才能“长生久视”,永远存在,永远看得见,才能长久。

以上内容为南怀瑾老师著述,转载自


转载请注明:http://www.npwhh.com/byzx/73456.html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金水区农业路123号 联系电话:15897845612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