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视角来自战斗民族的眼科创新发明

每年ASCRS(美国白内障与屈光手术协会年会)开幕式都有一个专题演讲,今年演讲者是来自莫斯科Fyodorov眼科显微手术研究院的BorisE.Malyugin教授,其演讲主题是《CataractSurgeryinSmallPupils:BuildingtheBridgeOverTroubledWaters》。神马?Bridgeovertroublewaters?这不是SimonGarfunkel的著名金曲咩,俄罗斯人的文艺素养也太好了。

大家就边听歌,边听旭哥分享Malyugin教授的专题演讲吧。谈及这位眼科专家,还要从他的恩师Fyodorov教授说起——

俄罗斯最伟大的眼科医师

Fyodorov教授是前苏联/俄罗斯的最伟大(传奇)眼科医师之一。从外型上看,Malyugin教授风度翩翩,男神风范,恩师Fyodorov教授完全是硬汉做派,两相对照,普京与叶利钦的既视感扑面而来......

Fyodorov教授一生可谓彪悍,他在年轻时候因为意外事故使得脚部受伤,从而退出了他所热爱的战斗飞行员学习课程,改行学医。虽然成为一代名医,但他对飞行初心不变,在年,年近50岁的他终于获得飞行员执照,可以翱翔蓝天。不幸的是,在年6医院直升机失事而过世。(最近2个月内,知道/认识了三位会开飞机的国外眼科医师,其余两位为WarrenHill、StevenMa,看来各位国内同行都要努力。)

大家都知道RK手术源自俄罗斯,其创始/推动者正是Fyodorov教授。他还涉及人工角膜移植,青光眼深板层巩膜切除术等许多眼科手术的创新发明。

Fyodorov教授对于俄罗斯最伟大的功绩是创建了EyeMicrosurgeryInstitute医院。医院遍布前苏联各国。医院,眼科手术场面非常霸气。下图中可见以手术医生为中心,手术床放射状放置,这样医师只要转个身就可以继续下一台手术;或者是如另一图所示手术医师、手术床呈流水线样安排——(就不知道怎么能通过院感评估的)。Fyodorov教授办公室墙上布满监视器,随时监控并通过麦克风喊话指导医师手术。

小瞳孔与MalyuginRing

言归正传,介绍一下这次Malyugin教授的ASCRSBinkhorstLecture演讲内容。这次专题演讲名字源于荷兰Binkhorst教授,大家所熟悉的早期人工晶体度数计算公式中就有以他名字命名的Binkhorst公式。年,Binkhorst教授设计了一款虹膜夹人工晶体,在60年代期间被广泛使用。Fyodorov教授基于Binkorst教授的设计进一步改进,推出了“Sputnik(人造卫星)”三襻式人工晶体。这个命名好有时代感啊!

本次演讲的主题是“CataractSurgeryinSmallPupils:BuildingtheBridgeOverTroubledWaters”(小瞳孔病例的白内障手术解决方案:如何在波涛汹涌的河面上建桥)。对于会给白内障手术带来很多麻烦的小瞳孔问题,Malyugin教授介绍了一些常规的解决方案,包括使用肾上腺素,粘弹剂扩张瞳孔,双手器械(定位钩,劈核器)机械性扩张瞳孔,剪刀点状剪开虹膜,虹膜拉钩等方法,以及由他自己设计的MalyuginRing瞳孔扩张环。

Malyugin瞳孔扩张环的设计灵感其实来自于Binkhorst、Fyodorov教授所设计的虹膜夹人工晶体,尤其是T-26型人工晶体。这是全球第一款黄色人工晶体,至今(在前苏联国家中)大概已临床使用了一百多万片。它的闭环式设计在手术植入时候偶尔会卡到虹膜或囊袋开口处,这给了Malyugin教授以灵感,设计出可以卡在囊袋口的人工晶体(用在后囊膜破裂的病例?),进而设计了瞳孔扩张环。

因为这个设计,Malyugin教授在获得了ASCRS的最佳器械创意奖。而后,Malyugin教授与MST公司合作,将这个瞳孔扩张环商品化,给广大眼科医生带来了不少福利。不过这个扩张环价格不菲,一盒6个售价刀,且都是一次性使用。

目前还有不少公司生产类似的瞳孔扩张环。之前JCRS曾有文章比较不同的扩张环,认为绿色的I-RingPupilExpander(Beaver-Visitec公司,图右下)对瞳孔的损伤小。但旭哥在展台上亲测感觉I-Ring过于柔软,不及MalyuginRing好操作。另有一种钛合金制作的可以反复消毒使用20次的XpandIrisExpansionSystem(Diamatrix公司,图左上)又过于硬质。图左下的是Oasis公司出品的瞳孔扩大器,而右上的是印度Bhattacharjee瞳孔扩张器,其特点是可以经0.9mm切口植入前房。虽然很多经验丰富的手术医生(尤其是手巧的中国医生)无需这些辅助器械亦能顺利完成手术,但是这些器械给初学者还是带来很多帮助。

创新者还是迟钝者?

Malyugin教授认为,其实每个“创新”都是博观约取,厚积薄发。离不开前人所做的工作,也离不开自身的努力。然而,无论是生活或是工作,真正的创新者很少,愿意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也不多,大多数人其实都是随波逐流,万物皆钝感。这让我们对这些能在眼科史上留下姓名的大师更加增添一份敬意。

本文作者:陈旭,医院青白科主任。复旦医院眼科博士研究毕业。临床研究方向为白内障(屈光性)人工晶体手术,青光眼的个性化临床诊治。爱好眼科人文历史,


转载请注明:http://www.npwhh.com/byzx/72715.html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金水区农业路123号 联系电话:15897845612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