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薛振堂,男年出生,山西省河津市人、教育工作者。中国文学艺术家俱乐部会员,中国现代作家协会会员,中国作家记者协会《你我她》文学杂志签约作家,中国散文诗作家学会会员,世界汉诗协会会员、中华诗词一级著作家,中华诗词学术研究院第一届理事会终身名誉副院长、中国爱情诗刊金牌诗人、山西省散文学会会员、中国微型诗协会会员、华夏微型诗协会会员、观音山文学社会员,中华全国农民报协会特约记者、特约编委。《走向新世纪》系列丛书全国十佳明星作者,一级撰稿人。河津市作家协会会员。作品散见于《作家时代》《中国文学》《国家湿地》《文学月刊》《现代作家文学》《中国教育报》《中国楹联报》《北方作家》《星星.散文诗刊》《散文诗》月刊、《微篇小说》《你我他》文学、《映山红》文学季刊、《文学艺术家》《中国魂》《九仙湖文学》《故土》文学、《五台山》《中国微型诗》《中国微型散文诗》《中国小诗苑》《诗词世界》《炎黄诗学》《鹊华》诗刊、《华夏诗刊》《河东文学》等全国各类报刊。
遮马峪揽胜
双扇石门,雷回壑畔云生趣;
一溪遮马,花发村头露得香。
(今人对联)
双峰山与马鞍山对峙的这条沟,叫遮马峪,也是国道的所经之地。
遮马峪位于河津市樊村镇西硙自然村的北面的吕梁山口,是河津市到乡宁吉县的交通要道.是河津市有名的”三峪”之一,也是历史上河津及周边县有名的旱码头.
遮马峪河发源于乡宁县,为黄河支流,流域面积二百余平方公里,遮马峪口由于受洪水冲刷,形成了宽阔遮马峪大沟,洪水顺大涧往南西行,至清涧湾汇入黄河.
遮马峪里,山峰陡峭,沟壑纵横,林木茂密,草木繁盛,鸟语花香。这一带山水清澈,风光秀丽,不仅有历代文人墨客题诗咏赞,更有不少动听而美妙的传说。
来到这里游览,不仅可以观赏自然风光,还可以一边品尝筛子崖的清凉甘甜的泉水,一边欣赏上马台那个巨大的马蹄石遗迹,一边听遮马峪里有趣的传说故事。
第一个传说,关公挥刀斩妖马
相传三国时,关公带周仓到北山沿看地形,准备布兵摆阵,刚到西磑口听见吕梁山轰隆作响,关公的赤兔马嘶叫不前,于是下鞍查看。宝马惊脱而走,一气跑了二十多里路,周仓追到尹村,才勒住赤兔马。关公得知赤兔马惊跑,意欲上山查看究竟,正好周仓牵着马返回,便立即提上青龙偃月刀,跨马上山,亮眼一看,原是妖马作怪,他立即横刀拍马直向妖马砍去,妖马见关公威风凛凛浩然正气,立即求饶。关公问明情由,方知此妖马借煤炭之宝以挟民众,踏断径路,封闭山路,不准山下人进山驮煤。关公不禁怒火中烧,大声呵斥道:“好你个妖马,心肠歹毒!煤炭是山中宝藏,乃济民之物,你断绝山路,炊煤无所有,商贾断财源,岂不是置万民于死地么!”说罢手起刀落,妖马死于刀下,鲜血溅出万丈,洒在遮马峪口两侧石头上,变成了“红石崖”,关公在磨石崖磨好青龙偃月刀,周仓已将赤兔马追回,关公脚踏青石纵身上马。此后人们把这个峡谷称为遮马峪(遮字在本地方言中有返回的意思),把磨石崖改称为上马台,妖马被囚禁的地方被称为“石驹塘”。
第二个传说,双扇门里磨珍珠
从前,山底下有个懒汉,闻说马鞍山腰双扇石门内有金银财宝,便来此欲取。进入石门后,见一老妪正看护着由金牛牵动的石磑子,磑盘上放着金银珠宝,老妪一边簸着珍珠一边掀碾。趁老妪转身簸珍珠之时,该懒汉从磨盘上盗取几串珠宝,藏在袖内,扬长而去。翌日,赶往集上换取了一些食品,这个懒汉饿了几日后终于大饱美餐。又过了一些时日,盗来的珠宝挥霍殆尽,懒汉又滋生二次进石门盗窃的念头。他进入石门,发现上次看护石磨的老妪不在,而磨盘上堆放的珠宝如山之高,便欣喜地扑向磨盘。袋装金银,腰缠珠宝,肩搭玛瑙,欲转身逃离,只听轰的一声雷响,身后的石门自动合上。从此,这个贪心的懒汉就再也没有出来。
第三个传说,佛点神泉七太瓮
双峰山奇峰峻峭,中有一石刻匾额,匾额内容是用梵文书丹,传说谁能破译点化,打开泉眼,便有清泉涌出,长年不断浇灌津邑北坡万亩农田,还会得到朝廷的褒奖。一天,一位西方喇嘛闻说津邑北山有一匾额不能破译,便欲前往,探个究竟。这个喇嘛通晓华梵,很有学问。他来到山前定睛一看,便明白其中玄机。一些好事者跟来听喇嘛说,这双峰山里有七太瓮水,水量极大,如点开泉眼不适当,恐怕整个津邑都将成汪洋大海。喇嘛心想,莫说朝廷褒奖,这逃命要紧,点化前必须做好撤离准备,以防不测。只见喇嘛伸出佛指,朝崖壁上一画,霎时十八眼泉水如龙破壁而出,水珠滴落山崖,汇入遮马溪流,奔涌出山。恍惚间,那个点化泉眼的喇嘛不翼而飞。后来,这里流泉飞瀑,常年不断,被人们称为筛子崖或滴水崖。双峰山里有七太瓮水,便由此传开。
传说归传说,故事归故事,但遮马峪里的确是风光无限美。
在上马台这里,曾经在一块巨大的石头上留有一个深深的马蹄印。这里三面环山,山势陡峭,悬崖峭壁,十分险峻。山上树木丛荫,山花烂漫;沟里清泉淙淙,常年不断。在上马台巨石旁,有一座小巧玲珑的拱形石桥,石板石栏,石柱上雕刻着石狮。远远望去,小桥流水,深谷危崖,草长莺飞,景致格外优美。
上马台向南不远处就是三峪八景之一的“筛崖飞泉”,也就是筛子崖处,又名筛玉溅。这里崖势陡峭,在长约10米多,高约15米的陡峭上,到处是细小的泉眼,汩汩的泉水,亮晶如玉,向空飞洒,如抛玉珠,整个筛崖,犹如一道珠帘。
上马台,筛子崖,在古时候吸引着许多文人墨客,他们游览这里,写下了诸多用咱的诗文。明末清初,河津县知县刘梁嵩曾专程到这里游玩,写下了著名的《游筛崖观泉记》,文中赞曰;
“崖亘山半,形覆如屋。悬泉垂乳,琮诤泻下着六七,有类筛,故以名崖。筛泉连贯成行,如冰绡数尺,水晶帘乍展,内外视莹澈无痕;又若急雨骤重檐,檐牙受溜直下,无少屈曲。其错落溅石脚,激沫喷起,大小珠走玉盘未足拟也。泉声昼夜不绝,而味特别清冽,较他泉异,是固地灵有攸锺为徘徊者久之。”
(责编:艾玲)
链接:
薛振堂
上将故里(大山上下散文系列)
薛振堂
母亲做的冬天饭(散文)
敬请《当代文艺家》
投稿须知
1、投稿邮箱:gr
.治疗皮肤白癜风白癜风治疗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