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咱们洗干净眼睛
闪着星去瞧瞧死亡这个话题
没准会看到很多不一样
心理问问:
孩子有很多关于死亡的恐惧心理,应该怎么调整?
心理问问专栏
文
曾奇峰
中文的“人”这个字,很有意思。我们或许可以这样解读它:那一撇,表示“我”活着,这是所有动植物都具有的存在状态;而那一捺,表示“我”知道“我”活着,这是只有人类才拥有的能力。
知道自己活着,伴随着也知道自己会死去。所以一定程度的死亡焦虑,是一个人活着的证据,是一种正常的状态,也是一种对生命的保护性状态。那些自恋到认为自己不会死的人,可能会做出很多自我攻击的事情,后果就变成了“速死”。世界闻名的nozuonodie,说的就是这个意思:没有基本死亡恐惧的人会“作死”。
既然死亡恐惧是正常的现象,当孩子谈论死亡、或者表现出害怕死亡的时候,我们就可以从容面对了。从容的态度至关重要,这个态度意味着,当孩子把不能承受的情感体验传递给你之后,你用健康成人的心智功能将它们转化成可以承受的情感体验返还给他们,此时你就相当于孩子的一个“外挂”的“负性情感处理器”。这样的过程反复很多次之后,孩子就慢慢地学会了自己处理那些东西,可保这一生基本无忧。总结性地说,你以何种态度跟孩子讨论死亡,比你具体说什么要重要。
★
很小的孩子所理解的死亡,跟成人有点不同。我们可以询问一下,孩子想象的死亡是什么样子的。这样的表达本身就可以缓解恐惧,还可以让他觉得,他的恐惧是有人愿意倾听的。不管孩子如何描述死亡,我们都没有不要去“纠正”,因为他的想象,对于他本人来说,就是无可争辩的事实。再说,死亡是什么,或者每个人到底会如何死,也没有谁能够说清楚。
孩子或许会问你认为的死亡是什么,你可以回答得医学一点:比如呼吸心跳停止,瞳孔散大,体温下降到环境温度,对外界的感知消失,等等。医学此时被当做防御使用了,在死亡这样严峻的话题面前,谁都需要点防御的。当然你还可以用中立的态度,说说一些宗教对死亡的看法。对很多人来说,宗教是针对死亡的最高防御。
★
当孩子谈论死亡的时候,有可能潜意识层面是在谈论另外一件跟死亡一个级别、甚至比死亡更恐惧的事情,就是妈妈(或者说最重要的养育者)不见了。对婴幼儿来说,妈妈是他活着的证据和保证;妈妈如果不见了,就相当于自己死了。所以此时孩子不是在谈论死亡,而是在谈论他们需要的爱和皮肤白癜风能治的好吗白癜风吃什么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