聆听美文,欧风华韵
《梦回康桥》
轻轻的我走了
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招手
作别西天的云彩
……
伴随轻柔的音乐,浑厚的男中音,一幅幅优美的画卷在梦幻的远方徐徐展开。
圣诞假日偶然听到一位诗友朗诵《再别康桥》,找来更多不同版本的朗诵,反复听,思绪沉浸在康河里,手抚河畔的金柳,脚踩飘摇的青荇,漫步榆荫下的彩虹,回望西天的云彩,满载一船星辉,夏夜里曼吟放歌。
我想所有读过这首诗的国人都会向往康桥,幻想康桥之美,期待到康桥一游,寻觅诗中那一幅幅美丽画卷。可是找得到吗,能够找到想象中的画面,能够找到诗人心中的浪漫笔下的梦幻吗?我不知道。
我很幸运,曾经到过康桥,在我还是花季少女的时候。
那是上个世纪的事情了,初到欧洲,插班到中学,语言是一座难以逾越的高山。为了攀登英语这座高山,曾经在暑假时和姐姐到伦敦“牛津语言学院”学习语言,一星期五天上课,周末学校组织郊游,我们一起到剑桥短暂一游。
剑桥美吗?美。那——,可曾看到诗人笔下描绘美景?有,也没有。
我们在一个美好的夏日来到剑桥。英国的夏天是一年中最美的季节,阳光温暖而不暴烈,空气湿润而不潮湿,蓝天疏朗而开阔,不多不少的几片白云恰到好处地点缀蓝天。我们乘坐大巴来到剑桥,没有固定安排的行程,随心所欲自在闲步。
剑桥是一个古老的小城,和欧洲典型的老城一样,街道不是平展展毫无意趣的柏油路,而是古老的青砖铺路,大块大块的青砖,边缘磨损,表面被踩得光滑。这样的道路不适合大步疾走,走在上面会自然而然地放慢脚步。小城没有美式压得人喘不过气的摩天大厦,街道两旁清一色是古色古香的建筑,常春藤在墙壁上随意涂鸦,玫瑰花俏立庭院一角,矮矮的木篱笆上爬满盛开的蔷薇,一朵一朵在绿叶和尖刺间绽放,颇有格林童话《睡美人》里沉睡的城堡的意境。这里那里露出一两块风雨侵蚀的砖瓦,一座座房子是一个个神采奕奕的老人,脸上写满阅历,却不见风霜,举手投足间透露自信和智慧。古老的小城,舒适,温馨,暖人。
来到剑桥,当然不可错过名闻天下的大学。剑桥的大学,不是一个统一的综合大学,而是分立的一个个学院,零散分布小城。学院太多了,在小城漫步也不可能错过。古老的学府,堂皇的大楼,也不过三五层楼高,但是数百年浸淫历史文化,每一个角落都在不经意间散发浓浓的书香,行走其间,呼吸可闻,伸手可触。
最爱各个学院主楼前大片大片碧绿的草地,绿绒绒的,没有野花,没有杂草,修剪打理地恰到好处。长长厚厚的绿色地毯,真心被诱惑,想坐到草地上,甚至躺下来,在草地上翻个身,感受绿草压在身下的感觉。
当然,我没有那么做。我接受的传统保守的教育,不允许一个淑女当众坐在地上,更不必说躺到草地上了。记得那天,我穿了一条白色长裙,上面疏疏淡淡几朵蓝色的莲花,也真的不适合坐到草地上。可是那一天,我确实被剑桥的草地魅惑了,第一次清晰深刻地认识到青青芳草素颜之美。
中午了,中学时代,自己没有收入,用父母的血汗钱出国学习,我们姐妹尽量节省,买了简单的三明治和牛奶,坐到康河边的长椅上野餐。
康河,并不宽阔,也说不上壮观,绿色的河水静静流淌。是的,康河是绿色的,河底很多水草,河边很多柳树,周围大片大片的草地,一切的一切把康河染成绿色。正午,蓝天掬起一河绿水揽镜自照,白云拉起青荇的玉臂悠然闲步,阳光则披起华丽的舞衣与碧波共舞。一群一群的野鸭子慵懒浮游而过,间或一两只白天鹅轻踩荡漾的清波,舒展白色的翅膀。偶尔划过一条小船,也许一个人,也许两三个人,说说笑笑慢慢划出我们的视线。
我和姐姐坐在长椅上,享受那里静谧安闲的气氛。饭后沿河边走去,试图探索康河,可是河流太长了,最终只能极目远眺,看蓝天绿水白云化为一幅写生,静止在天的尽头。怅然立在河边的柳树下,清风扬起我的裙裾,蓝色的莲花忽绽忽藏。
多少年了,我在剑桥的时间很短暂,对我也几乎没有什么影响,淡淡一别,经年不曾想起。今天听着朗诵,沉睡已久的画面蓦然鲜活起来,清晰的画面和诗人描绘的几分相似,几许不同。
康桥,康河,真的那么美,那么与众不同吗?客观地说,未必。在康桥之后,我还到过很多美丽的古老的小城,亲眼看到类似的画面。那么为什么诗人眼里的康桥如此之美呢?我想这和诗人的经历有关吧。
众所周知,青年时代的诗人曾经在剑桥留学,剑桥是其一生的转折点,所以在重履旧地再别康桥后,倾尽心血倾注真情写下这首传唱千古的诗篇。真正触动诗人的也许不是康桥之美,而是和康桥密切结合成为一体的美好回忆。诗人念念不忘的也许不是康河的柔波,而是在康桥度过的青春年华。
是呀,青春,原是每个人终生难忘的。青春时代,在当时经历时,是漫长的,充满迷茫,甚或痛苦。可是再回首时,青春是那么那么地短暂,当初漫不经心的经历变得那么美好,那么珍贵。一个短暂而模糊的梦,让人怀疑是否真的曾经经历,一如我的青春时代,我的康桥之旅。
到康桥到英国学习的时候,正是我一生中暗淡的年华。在中学苦苦读书,成绩始终不尽如意。跨出中学校门的那一天,是我平生最轻松最愉快的日子之一。中学毕业,步入大学,开始另外一段苦旅。勤工俭学,经济拮据,前途未卜,这一切写满青春的书页。可是再回首时,当时的苦恼迷惘已成云烟,深刻心中的是希望,是未来,是朝气蓬勃,是积极拼搏。
在回忆中,没有了考试的压力,没有了前途的迷茫,青春被美化了,被诗化了,正如短暂的康桥之旅,原本再普通不过的一次短暂旅游,原本在欧洲很普通的一个小城,可是有了小城的文化氛围做背景衬托,有了这首动人的诗歌渲染,那次短暂的旅游在回忆里变得诗意而梦幻。
亲到康桥的时候,没有读过这首诗,也没有诗人浪漫的联想,今天且让我听着优美的朗诵,闭上眼睛,再次漫步康桥,看:盈盈青柳下,茵茵碧草上,清风正扬起我的裙裾。
悄悄的我走了
正如我悄悄的来
我挥一挥衣袖
不带走一片云彩
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不,我要扯下一片蓝天,裁成一朵莲花,让蓝色的莲花顺康河柔波而下,直到天的尽头,梦的远方。
.01.08.
作者:
夏青青,女,旅德华人,一九八三年赴德定居,在德国接受中学教育,在慕尼黑大学取得经济学硕士学位,毕业后在国际四大咨询公司之一的KPMG从事咨询工作,于二零零二年取得德国国家认证的税务咨询师(Steuerberaterin)资格,现任南德日报(SüddeutscheZeitung)专业咨询师。
从二零一一年开始活跃于欧洲华语文坛,作品以散文为主,主要发表于欧洲华文报刊《欧洲新报》、《欧华导报》,并有作品在国内文学期刊发表。处女作《故乡的冬天》获得二〇一一年《欧洲新报》有奖征文三等奖,散文诗《涛声依旧,月落风霜》获得中华散文网主办的二零一四年“中外诗歌散文邀请赛”散文组一等奖。
朗诵:
夏清风,山东青岛人,全职配音员,录制多部有声小说及儿童故事等有声作品,喜马拉雅大病医保公益声音计划银奖发声,并参与多部广播剧的录制。
精彩为您,欧风华韵
海口白癜风专科医院全国哪家医院治疗白癜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