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假性近视需不需要重视
相信很多家长都有听说过“假性近视”,但并没有引起重视,很多家长并不了解“假性近视”,就很容易走进误区和不良视力的陷阱,从而耽误孩子的视力健康;等发展到高度近视再追悔莫及。
什么是假性近视?
假性近视,顾名思义,它不是真正的近视。假性近视也叫功能性近视,是由于用眼过度致使睫状肌持续收缩痉挛,晶状体厚度增加,造成的视物模糊不清,多发生于儿童青少年。
如何判断近视的“真假”
假性近视表现和近视几乎相同,都会出现视力下降,电脑验光出现近视度数。那么如何区分近视和假性近视呢?医院进行睫状肌麻痹后的验光,即散瞳验光。
如用药前屈光度数符合近视的判断标准,用药后近视消失,则为假性近视。如用药后近视屈光度数不变,或度数小于50度,则为近视。还有一种情况介于上述两者之间,即用药后近视屈光度数有所降低(降低50度或更多),但仍有近视症状,则为混合性近视,即假性近视和近视共同存在。散瞳验光的目的并非是“散大瞳孔”,而是麻痹睫状肌,让睫状肌在放松状态下验光,验光度数更准确。
假性近视是近视预防的最后关口,如果不及时纠正治疗,时间长了就会发展为真性近视。
发现孩子遇上“假性近视”该怎么办?
假性近视,一定要做到一增一减。一增是增加户外活动的时长;一减是减少近距离用眼的时间。假性近视通过纠正不良的用眼习惯,可以逐渐治愈。
家长们在生活中应该仔细观察,当发现孩子看东西爱眯眼睛、频繁眨眼或经常歪头看的情况时,应该引起重视,医院做正规的散瞳验光,进行常规的眼健康检查,及时发现异常,合理干预近视的发生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