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早熟的定义
性早熟:女孩在8岁前
男孩在9岁前
出现第二性征;
或女孩在10岁前来潮。
·女孩的第二性征:乳房发育开始,然后出现体形的变化以及月经的来潮
·男孩的第二性征:睾丸的增大开始,随后胡须的出现、喉结、变声,最后遗精。
※因男孩的第二性征从睾丸增大开始,很容易被忽视。
01
诱发性早熟的危险因素
1、遗传因素:患儿母亲初潮较早的女童,易发生性早熟;父母及兄弟姐妹中有性早熟病史者患病机率可能增高。
2、饮食因素:食物中雌激素活性物质也是性早熟危险因素之一;含激素食物如蜂王浆,反季蔬果等,儿童食用后可导致性早熟;“洋快餐”,油炸食品等高热量食品,长期食用,会导致儿童出现肥胖,性早熟。
3、家庭因素:青春期启动与心理压力有关,长期暴露于不良的家庭关系中,可能引起孩子心理压力增大,导致神经内分泌系统异常,继而引起性早熟;家庭中父母关系紧张、家庭变故的女孩,更容易出现性早熟。
4、生活环境:儿童的生活及营养质量的明显提高,加速了生长发育,生长潜能得到极大的提高;据研究显示,城镇儿童比农村儿童更易发生真性性早熟,经济发达地区较欠发达地区儿童更易出现性早熟。
5、不良的生活习惯因素:过度的强光刺激会诱发性早熟;越多越多儿童接触到一些超越其性心理年龄的行为影像,在这些性信息的暗示下,更容易出现性早熟。
6、环境因素:一些工业污染物含有类激素物质;可以通过污染水源、食物或经皮肤吸收,作用于性腺轴,引起生殖器官、骨骼发育等异常,诱发性早熟。
7、其他因素:儿童涂抹或接触含有性激素的化妆品或药物后也可能出现性早熟。
02
性早熟的危害
1、性早熟对身高的影响:因性腺轴提前启动,骨骼发育加速,骨骺过早闭合,生长时期缩短,影响成年身高。
2、对儿童社会心理行为的影响:由于提前发育,第二性征过早出现,导致孩子被同龄的孩子们嘲笑,出现不安、焦虑、恐惧,不愿交往、孤僻,抑郁、焦虑等心理问题,影响个体的行为、学习及社会适应能力;导致情绪不安、脾气暴躁、缺乏自信、执拗任性,不能和别人友好相处。
3、对家长社会心理行为的影响:性早熟儿童早发育给家长来重大社会心理困扰。患儿父母存在焦虑.抑郁、人际敏感方面的心理健康问题;父母是儿童个性形成最重要的社会因素,父母的心理、行为可影响儿童的个性发展。性早熟患儿家长存在不良的心理状态,若不纠正,无疑会对子女的个性成产生不良影响。
4、性早熟导致脂代谢异常:在诊断性早熟时即存在空腹胰岛素、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及胆固醇水平升高,而胰岛素敏感性、高密度脂蛋白/总胆固醇水平下降。而且性发育开始的年龄越早,上述脂代谢的异常越明显。
5、性早熟与肥胖:高能量饮食可增加体内脂肪组织,脂肪细胞瘦素分泌增加,在诱发性早熟的同时还会导致儿童肥胖症,超重或肥胖的儿童易发生性早熟;性早熟可能是体重增加的结果,另一方面由于雌激素水平升高导致性早熟儿童早期进食过多,进一步引起体重增加。
6、性早熟可能导致其他疾病:早发育特别是12岁前出现初潮增加了成人期肥胖、2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及某些癌症的发生风险。
03
性早熟的分类
1、中枢性性早熟(CPP)也称真性性早熟,约占80%左右,分特发性CPP及继发性CPP,未能发现器质性病变的称为特发性中枢性性早熟(ICPP),中枢性性早熟女孩多见,其中80%-90%是特发性中枢性性早熟;而男孩中枢性性早熟80%以上是器质性的;
2、外周性性早熟(PPP),也称假性性早熟;
3、不完全性性早熟,也称部分性性早熟,包括单纯性乳腺早发育,单纯性阴毛早现,单纯性早初潮,肾上腺功能早现,这些是一种良性、自限性过程,但有部分患儿可能会发展成中枢性性早熟(CPP),故需追踪检查,常规随访。
04
性早熟,怎么办?
性早熟要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早预防
■性早熟会使孩子提前终止长个,结果导致成年身高较矮。
■儿童个子长太快须警惕,如果发现孩子过早出现第二性征的发育,家长应医院检查。
■掌握正确诊断和恰当治疗的时机。
性早熟治疗的目的:
1、抑制或减慢性发育,特别是阻止女孩月经来潮
2、抑制骨骼成熟,改善成人期最终身高
3、预防与性发育有关的心理/社会问题
性早熟治疗的药物:国内外普遍采用GnRHa(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治疗CPP,并取得较好临床效果。
GnRHa治疗
GnRHa治疗指征
(1)CPP(快进展型);
(2)预测成人身高受损者;
(3)快进展型青春期;
(4)出现与性早熟直接相关的心理行为问题。
GnRHa治疗用法
l每4周皮下注射1次;疗程至少2年,到骨龄12-13岁;
l维持剂量应当个体化,根据性腺轴功能抑制情况而定
l疗效,改善成年身高,平均2年改善5-6cm
治疗随访:每3个月
?发育情况
?生长速率
?身高标准差积分
?激素水平
?每半年
?骨龄
?B超
详情请咨询儿科专科门诊。
编辑/庄长兴
审核/林志明
监制/杨益民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