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应用能力E药理学复习资料

第一章绪论

药理学(pharmacology)是研究药物与机体(含病原体)相互作用及作用规律的学科。

包括:药物效应动力学(pharmacodynamics):研究药物对机体的作用及其规律。

药物代谢动力学(pharmacokinetics):研究机体对药物的作用(处置)的过程及其规律。

新药:化学结构、药品组分或药理作用不同于现有药品的药物。

新药研究过程大致可分三步,即临床前研究、临床研究和售后调研。

第二章药代动力学

跨膜转运的方式:滤过、简单扩散、载体转运(主动转运、易化扩散)。

滤过(Filtration):水溶性小分子药物通过细胞膜的水通道,受流体静压或渗透压的影响。

简单扩散:脂溶性物质直接溶于膜的类脂相而通过。(特点:转运速度与脂溶度成正比;顺浓度差,不耗能;转运速度与浓度差成正比;转运速度与药物解离度pKa有关)

主动转运(Activetransport):需依赖细胞膜内特异性载体转运5-氟脲嘧啶、甲基多巴等。(特点:逆浓度梯度,耗能;特异性;饱和性;竞争性)

易化扩散需特异性载体,如:Glu进入红细胞。(顺浓度梯度,不耗能)

药物的四个体内过程:吸收、分布、代谢、排泄。

吸收(Absorption):从给药部位进入全身循环。

首过消除:药物吸收过程中第一次通过某些器官(胃肠道、肝)造成的药物活性下降,称为首关效应。

分布(Distribution):药物从血循环到达作用、储存、代谢、排泄等部位的过程。

代谢(Metabolism):药物进入机体后,经酶或其他作用使药物的化学结构发生改变,这个过程称为生物转化,或药物代谢。

生物转化方式:药物生物转化可分为两个阶段,即I相阶段和II相阶段。

I相阶段主要是通过氧化、羟化、还原、水解等反应,使药物分子上引入了某些极性基团,如-OH,-COOH,-NH2或-SH基等,增加其水溶性;II相阶段是结合反应,药物再通过与葡萄糖醛酸、硫酸或醋酸结合,形成水溶性复合物,从尿和胆汁排出体外。

药酶诱导剂(Induction):凡能加速肝药酶合成和/或增强其活性的药物。如:苯巴比妥、利福平,环境污染物等。

药酶抑制剂(Inhibition):凡能抑制药酶活性或减少药酶合成的药物。如:西米替丁、普罗地芬等竞争代谢途径而导致药物代谢酶被抑制。

排泄(Excretion):指药物及其代谢物被排出体外的最终过程。

肝肠循环:被分泌到胆汁的药物及其代谢物经胆道及胆总管进入肠腔,有些药物部分可经小肠上皮细胞吸收经肝脏进入血液循环,这种肝脏、胆汁、小肠间的循环称肠肝循环。

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AUC):以血药浓度为纵坐标,以相应时间为横坐标,绘出的曲线为血药浓度-时间曲线,坐标轴和血药浓度-时间曲线所围成的面积。

表观分布容积(Vd):假设药物均匀地分布在各种组织和体液中,且其浓度和血液相同时药物分布所需的容积。是药物总量与血浆药物浓度之比。

半衰期(t1/2):血浆药物浓度消除一半所需时间。

消除率(CL):单位时间内机体清除药物的速率。(反映肝肾功能)

稳态血药浓度Css:在恒定给药间隔时间重复给药时,当一个给药间隔内的摄入药量等于排出量时,血药浓度达到稳态。

生物利用度(Bioavailability):指药物从某制剂释放后,吸收进入全身血循环的速度和程度。

绝对生物利用度(F):指血管外给药后,吸收进入血循环的药物量与给予的药物总量之比。

相对生物利用度(Fr):指血管外途径给予的两种制剂等剂量使用后,二者吸收进入血循环的药物量之比。

第三章药物效应动力学

药物作用:是指药物与机体细胞间的初始作用(直接作用);是动因,是分子反应机制,有其特异性。

药理效应:是药物引起机体器官原有机能的改变(间接作用);指药物作用的结果,机体反应的表现。

副反应(sidereaction):在治疗剂量下与治疗目的无关的作用。(e.g.阿托品。)

毒性反应(toxicreaction):指用药时间过长、用药剂量过大而引起的机体损害性反应。(e.g.沙利度胺事件)

后遗效应(residualeffect):停药后血浆中药物浓度已降至域浓度以下时仍然存在的药理效应。(e.g.长期用皮质激素、巴比妥类。)

继发反应(secondaryreaction):在药物产生治疗作用之后继而产生的不良后果,也称治疗矛盾。(e.g.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

停药反应(withdrawalreaction):长期服用某些药物,突然停药后使原有疾病加重或出现与原疾病无关的不良反应。(反跳,e.g.可乐定)

过敏反应(allergicreaction):又称变态反应,是指个别特异质机体接触某些药物时所引起的病理性异常免疫反应。(e.g.青霉素过敏性休克。)

特异质反应(idiocyncraticreaction):指少数特异质病人对某些药物特别敏感,产生作用性质可能与常人不同的损害性反应。(e.g.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引起的蚕豆病)

耐药性(tolerance):反复用药后,同一剂量的药物所引起的效应下降。

药物依赖性(drugdependence):可预知服药后可能产生的后果,但为满足服用该药后所产生的生理或精神上的需求,而难以控制地去使用该药物的行为。(e.g.去痛药)

最大效应(maximumefficacy):当效应增强到一定程度时,再增加剂量或浓度,效应不再增强,此时的效应称最大效应,也称效能。

效价(potency):最大效应时对应的药物剂量或浓度。

半数有效量(ED50):指能引起50%最大药理效应的剂量。(数值小说明药效强)

半数致死量(LD50):使一半动物死亡的数量。(数值越大说明毒性越小)

治疗指数(therapeuticindex):TI=LD50/ED50(TI值大说明安全系数大)

反向激动药:反向激动药选择性与非活性受体R结合,产生内源性激动药相反的效应。(不是一种药,而是一种分类概念)

激动药(agonist):a0,对受体既有亲和力又有内在活性。

完全激动药(fullagonist):a=1,亲和力和内在活性都很大,能激活受体,产生最大效应的配体或药物。

部分激动药(partialagonist):a1,具有一定的亲和力,但内在活性低,与受体结合仅能产生较弱的效应。

拮抗药(antagonist):a=0对受体有亲和力而无内在活性。

竞争性拮抗药(







































儿童白癜风能治好吗
北京治疗白癜风费用



转载请注明:http://www.npwhh.com/byzx/8484.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金水区农业路123号 联系电话:15897845612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