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帅散文台北访书散记年

台北访书散记

祝帅

台北是一座有细节的城市——它可能不像香港那样有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作为“现代化”的标志,但是却有着诸多值得细心咀嚼的城市文化,而这些常常是走马观花的观光客所难以体会到的。曾经在北京的龙之媒读到过一本《台北书店地图》,很是醉心于这个书店可以成为一座城市的品牌的地方。可惜我的第一次台北之行就是以旅行为主,里面所谈到的大部分地方当时于我还颇感陌生。此番故地重游,终于有机会让我见证到台北书店的魅力。

来到台北,几乎无法避免造访大名鼎鼎的“诚品”。据称,全台湾有多家“7-eleven”,上千家“OK”、“全家”、“莱尔富”便利商店,同样也有着上百家的“诚品”书店。起初对“诚品”的刻板印象(stereotype),觉得它应该像类似于北京的“万圣”、南京的“先锋”或者上海的“季风”这样在学人中间有一定口碑的学术品牌,然而实际情况却有些令人惊讶:其连锁经营之成功,使得这家书店在台湾的分布很像大陆的“新华书店”!在台北,几乎任何一个繁华一点的商圈,西门町、台北车站、士林夜市、忠孝敦化、“两厅院”(自由广场上的音乐厅和戏剧院)、公馆(台湾大学),你都能够找到或大或小的“诚品”身影。其中,敦化南路的诚品以全台湾第一家“24小时不打烊的书店”名闻于世,而位于台北前方的“信义旗舰店”,其地位则有些类似于西单或者王府井的图书大厦,颇能吸引观光客的脚步。只不过与大陆的图书大厦常常举办英语学习讲座不同,“诚品讲堂”的和主题都可谓是精挑细选,其中很多连续举办的系列讲座还需要收费(每场次大约人民币元左右)。我在诚品信义旗舰店就参加了一次幾米绘本创作十年的读者见面会。

在诚品,不仅能够买到学术著作,还能买到令人眼花缭乱的时尚杂志和畅销书。书店的分类工作做得很是合理,大而不乱,让人很容易找到自己所需要的图书类别。尤其让我感到兴奋的是,在这里,“设计”是一个很大的图书子类,大一点的诚品还会设有创意和设计的图书专区,而不会像在很多新华书店那样,设计类的图书被归放在“包装装潢”或者“工艺美术图案”这样似是而非的类目下面。而书店入口处的best-seller排行榜,也会按照类目对最近一段时间以来销路比较好的图书按照类别作出展示,其中也颇多创意设计类图书的身影。凡是上了排行榜的图书,还有最近新书,一般都能够享受到69-85折不等的新书和畅销书折扣,这与国内往往是过气的图书才打折的习惯甚是不同。和大陆以及香港类似,台湾图书的定价一般也会印在封底。相比较香港,台湾的书籍还是便宜一些,并且和这边的消费水平衡量起来并不为过。但比起大陆的书价来,还是让人觉得贵多了,所以这种折扣对于我来说还是很有吸引力的。

台湾的设计图书无论是种类还是品质(包括编辑、校对、印刷、装帧)都要高于大陆。其中一些本版书,比如《创意市集》、《设计东京》等等,在大陆也有出版,但显然台湾正体字版本做得要更加令人爱不释手,尤其是设计类书籍更是如此。加上自己从小养成的偏爱正体字(繁体字)的阅读习惯,所以很多时候明知大陆有简体字版的书也买了回来。而一些外版书籍,则明显台湾比大陆引进得种类更多、速度更快。相比较而言,台湾比大陆要有着更好的设计文化氛围和读者市场,而台湾的翻译和表达在很多时候与大陆的习惯并不相同,所以如果此时直接把台湾的译本引介到大陆,虽然看似很轻松的一件事情,但在出版者却有“偷懒”之嫌,书即便出来,也难以符合陆人的阅读习惯。相比之下,版权贸易方面反倒不成为问题。再有,同样的一本书,台湾的书商往往会为它起一个全新的名字,甚至不惜使用标点符号。比如《Howtogrowagraphicdesigner》,台湾中文版的名字就是《顶尖设计师的自我经营学》,而不是《如何成长为一名平面设计师》。我在想,倘或有一本版面设计的书,拿到台湾的名字很可能就是诸如《你也可以成为版面设计高手!》,而大陆的名字则难免是《版面设计概论》之类。

考虑到买太多书行李会超重,往回带不方便,所以我在诚品只买了几本小书,其中刚刚上市的《就是要设计!》和《设计的法则》,还有村上隆的《艺术创业论》就享受到了79折的折扣。几本都是外版书。前者是一本日本的包装设计书,但是特别的是并不是一般地从艺术的角度对包装设计进行分析,而是别出心裁地设计了一系列市场调查的实践,用大量的数据向设计者和厂家反映了消费者的一般心理。这是一本很实证性的著作,相比较而言大陆的设计在市场研究方面所欠缺的东西还有很多。国内的市场研究机构似乎只是为广告公司服务,很少直接面对一线的设计师,而设计师虽然也不敢轻视市场调查,但却缺乏专业的技巧和方法。所以尽管感觉这本书在实验设计方面还存在简化等一系列的问题,但稍一犹豫还是买了下来。《设计的法则》则是一本非常大气的书,系由设计师和心理科学工作者合作完成。副标题“个影响认知、增加美感,让设计更好的关键法则”很是能够描述这本书的内容。这本书中所列举的“测不准原理”、“奥卡姆剃刀”、“规模的谬误”、“三分定律”等等,都是类似于“黄金比例”一样的一般性视觉法则,既能够反映出20世纪初期构成主义之后艺术心理学和科学领域对于视觉规律研究的最新进展,又能够弥补学院教学中“三大构成”的背后留下的许多空白。相比之下,同档期面世的一本日本人写的《设计的文法》显得就老生常谈一些了。出版村上隆的书或许与台湾和日本的密切交流不无关系,但村上隆显然是一个颇为入世的艺术家,读他的书和看他作品时的感觉完全不同。此外,另购有一本69折的《德意志制造》,购买这本书则完全是因为我对于其装帧设计的偏好和低价冲动。

看到我爱买书,不少“好心”的台湾同胞告知:在台湾买书,可以先在“诚品”选好,回头上网买,会便宜很多呢!看来这种情况和大陆也差不多,同是天涯爱书人,只好对实体书店的老板说声抱歉啦!台湾最大的网络(台湾称之为网际网路)书店叫做“博客来”,当然这与“blog”之“博客”毫无关系——因为后者在台湾被称作“部落格”。与此同时诚品也开发了自己的“诚品网上书店”。大陆人在台湾的网络书店买书很方便,注册的时候所需要的“身份证号码”不过是象征性的,用大陆网络上常见的“台湾身份证制造机”就可以轻松搞定(只是为买书,不好意思噢)。没有固定的送书上门的地址或信用卡都没有关系,因为可以把书送到你最方便去的一家7-eleven(“诚品”则要求OK或者全家),在7天之内去取,当场现金付款。比较大陆的“卓越”和“当当”,这一经验似乎值得借鉴,只可惜大陆似乎没有分布如此之广泛的7-eleven便利商店。不过仔细看看,网络书店的书也未必比实体书店便宜很多,只是相对优惠,另外新书优惠的时间会比实体书店稍微长一些罢了。

在两家网络书店疯狂购书,除了流行音乐和基督教研究方面的几本,此次买的最多的还是设计类图书,计有《顶尖设计师的自我经营学》、《创意城市》、《设计未来生活》、《不为设计而设计=最好的设计》、《字的设计有道理!》、《学设计,非去不可》等等若干种。这里除了最后一本是台湾本版(采访了13位在海外学习设计的台湾本土设计师)以外,其他都是外版书。《顶尖设计师的自我经营学》是一本值得大力推荐的好书,尽管似乎内地已经有简体字版,我还是买了一本加以珍藏。这本年4月出版以来已经先后六次印刷的书的内容,的确如环衬上的宣传所说,是“设计系没有教给你的东西”。我自己就在内地的设计系学习、教书十余年,深感设计系有很多东西是学不到的。有一位快毕业的学生就曾经向我抱怨:“我们在这里学了四年,到毕业的时候连怎么开一家设计公司都不知道!”过去设计系的做法常常是把这些东西推给社会,以为学生毕业以后,自己很快就能解决这些问题,但实际上这是很不负责任的。现在有了这本书,很多学生的问题或许会迎刃而解吧!《创意城市》与《设计未来生活》是两本理论书,促使我购买的是两位作者——前者我在北京的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听过其演讲,对其所探讨的创意产业与城市规划之链接方面的若干问题不无兴趣;而后者则是《设计心理学》和《情感化设计》两书的作者唐纳德·诺曼,此公系美国心理学家,写设计书成瘾后一发不可收,越写越多,而探讨的话题却始终如一。这两本书我想内地不久后也会引进,在此购买只为“先睹为快”。《字的设计有道理!》也是一本有学术和实务两方面价值的关于字体设计的好书,只可惜迄今为止华人作者还写不出这样的书,而英文字体的实例读起来总有那么一点点不过瘾的感觉。

看地图按图索骥,很容易就找到位于台北车站附近的重庆南路“书店一条街”。台北的夜生活及其丰富,商铺一般都打烊比较晚。加上白天比较热,因此晚上来“书店街”消遣,也是一件快乐的事情。“书店街”书店自然比较多,但大大小小也是水准不一,其中相当一部分是贩卖教材、教辅一类的盈利性书店,情形和北京的海淀图书城也差不多。其它的书店,主要是出版社自设的读者服务部的性质,比如台湾商务印书馆、三民书局等等,当然也兼贩其他出版社的书。只是相对而言,书店的设计和品位比起“诚品”来自然要差多了。在这里购书需要一定的时间和耐心,因为把我自己偏爱的学术和设计类图书从书海中淘出来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而且虽然重庆南路上的各家书店一般都有打折,但折扣率并没有想象的那样高,所以我只在三民书局选购了几册胡适之和钱宾四在大陆没有简体字版的学术著作。倒是有一些出版社会对自己出版的一些退书作很低的折价处理,比如在全华书局就以半价买到《台湾近代视觉传达设计的变迁》和《设计研究方法》两册史论类的书籍,前者在台湾设计史研究方面有许多我不熟悉的素材,而后者把美国学术界流行的实证研究方法引入到设计学界,也许对于其他社会学科来说都是很浅显的模仿和引介,但相对于国内“美术史化”的设计理论研究(在台湾,由于受到美国以及传播学发达的影响,定量研究几乎是设计类论文的主流,而很少将美学、思辨的方法用来进行设计研究),无疑有一番范式转换的借鉴意义。

台湾大学附近的公馆,则是爱书者的另外一个天堂。台大地处的罗斯福路和新生南路交汇处,由于聚集了浸信会、长老会、信义会和天主教的许多礼拜堂,因而被称为“天堂之路”,我就是在这里听到了华人基督徒中大名鼎鼎的唐崇荣牧师的讲道。与此同时,我认为把这里称作“书店之路”也不为过。当然由于台湾大学并不设有设计类专业,所以设计类的图书比较少,这里的图书还是以学术为主。在新生南路聚集了联经、秋水堂等许多学术书店,最让我惊讶的是其中许多家都贩售大陆出版的简体字书。大陆的图书到这边的速度之快让我惊讶,而且几乎涵盖了大陆人文学术类的主要出版社品牌。在这里可以找到我自己翻译、在北京三联书店出版的《流派:艺术卷》,但是却找不到我在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出版的专著《中国文化与中国设计十讲》,这可能与出版社的发行渠道有很大的关系。简体字的书价乘以四的定价,基本上稍低于人民币对台币的汇率,这么低的定价吸引了很多台湾学人阅读简体字书,并且其中不乏马列主义和社会主义的红色著作。台湾真是一个善于学习的地方,相对而言,大陆的同胞要想要同步看台湾的书恐怕就难上加难了。而罗斯福路上的“校园书房”,则是台北较大的一家基督教图书主题书店,除了基督教图书,还兼营基督教音像制品和工艺品,兼容了信仰和现代生活的气息,比大陆的同类书店要有品位得多。二手书在这里也可以找到自己的归宿:公馆附近的几家二手书店,在当地学人那里都有着不错的口碑。

某日赴台北当代艺术馆,路过台北捷运(地铁)的中山站,想起经常在捷运上看到而不在意的“中山-双连地下书街”的广告,就顺便走了过去。和想象的差不多,这里基本上是贩售畅销书、生活图书的地方,而且多是很低折扣的滞销书。——这样想着,突然走到一家按照出版社分类的书店,看着“1本49折,5本38折”的标语,好奇地走了进去。尽管这里出售的是出版社的退书或积压书,但麦田、商周、马可孛罗等“城邦”旗下的出版社出版的学术图书还是很值得“淘”一番的,比如,竟能找到北大陈平原先生的《从北大到台大——晚清文学教室》。而令我懊悔的是这里竟然有大量今年刚刚出版便因过量倾印而积压的《顶尖设计师的自我经营学》和《创意城市》两本我已经买过的书,算下来折扣,我在网络书店的“精打细算”还是花了不少冤枉钱。而这次经历不禁也让我再次对需要“慢慢品味”的台北有了更加切身的认识。

年9月27日,阳明山

(注:此文首发于祝帅《设计观点》,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年版)

祝帅

赞赏

长按







































贵阳白癜风治疗中心
全国白癜风爱心大使



转载请注明:http://www.npwhh.com/byzx/7615.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金水区农业路123号 联系电话:15897845612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