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听邱县修龙散文名篇你的梦邀您鉴

提起故土,大家可能会想到余光中笔下的《乡愁》,"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文中那年少时的一枚邮票、那青年时的一张船票、甚至那未来的一方坟墓......都让我们感受到了像作者一样的万千海外游子对故土浓浓的思念之情。

对于那些背井离乡,那些从乡村走进城市,从城市走向别处的人来说,恐怕每个人心里都有一方魂牵梦萦的土地。

今天小编给大家推荐的这篇文章是出自邱县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韩修龙笔下的《你的梦》。

“时下,小资情调及历史文化散文泛滥,难免使人产生审美疲劳。《你的梦》就像一位带着熟悉旋律和多元声音的原生态民歌手,引领我们做了一次乡村寻梦之旅”。

文中作者使用第二人称,用亲历式的语言,深情款款、琐细而诗意地复原主人公从村庄走向城市,又在城市怀恋、思考村庄的“梦”,给读者一种身临其境的真实感。

接下来,请大家一起欣赏!

音频

朗诵者:朱玉芹

供职:邱县电视台

原文链接

你的梦

韩修龙

你今生会住进几个村庄?

最后你愿回到第一个村庄去。

你的过往,是一场场梦。不许你预料,只准你回溯。

你的第一个村庄是一个村庄。

它在一条老河旁。你已经从这个村庄走出来。当你再回村看看时,你觉得好象已不是你的村子。因为,村子里的一阵阵风,早已一整日一整日地不再吹拂你。村子里的太阳,一整日一整日地不再照耀你。村子里的月亮,也不再像一个人的脸,一整夜一整夜地俯视着你。田野上的土地,你早已不再来耕种,路上往村子里拉的粮食,没有一车是送向你留在村子里的那个院子。

村子里的狗,只要你不回来,就不向你吠叫。

村子里的空气,只要你不回来,就不让你呼吸。

但你生在这个村庄,你在这里已住过多年,你有很多很多的梦留在这里。

你乍一离开时,你以为自己很快就会回来,你把开门的钥匙留给邻居,做饭屋里的风箱还在那里,火柴还在锅门脸儿上,你以为不久还会回来点火做饭。没想到,你一走就十年。

你留在这里的梦可以想。父亲为你盖的那个房后面需要栽树,在春风里,父亲让你把一棵棵树苗抚直,他填土。再让你到下面的坑里担水,你俩一桶桶地浇。你们浇出了每一个春天都涌动着的一片绿云。

村子在深深的夜里,是一面静放着的鼓。一个人突然从漆黑的田野上走进来是一双鼓槌。鼓槌把一家一家的狗都敲得叫咬。你从麦田里浇地回家来,你想敲自己的院门,又怕惊动新婚的妻子,你爬树跳过院墙,再轻敲屋门。妻并没睡实,拉亮灯,合衣走来开门,你把一抱子青青的菠菜扔到桌上。

你们离开村子多年。你那夜爬的那棵榆树,已有碗口粗,它的树头妨碍了电线,村里的电工稍信儿来,给你商量,要伐掉它。你说该伐的就伐吧。

左邻右舍跟你差不多岁数的家的孩子开始定亲。

十年里,你丢在田野上多少粮食。

你少闻了多少禾香,你少听了多少鸟语。

一场风过后,风把村庄还留在村庄。你把村庄留在心里。

你把院子交给一个年老的本家,让她住过去。你把一院子的岁月的见证留给她来看管。你到了别处。

你已来到第二个村庄。十年一觉小城梦。

你以手中的笔为鞭,开始在小小的都市放羊。以农民的本性生活,以农民的勤苦耕耘,以农民的虔诚企盼收获。

以往的梦对你有所启示,然你对于这个别处,还是有些生疏。你尚未完全镇静下来,还未完全弄清楚自己。你对于自己的路正在试探着前行。

你爱立于二楼门外的护栏前看夕阳。你会想到过去在村里时,或许此刻正用锨翻自己田里的最后半畦菜地。河滩上的羊群快吃饱,羊倌思忖着要回家。初秋的禾风正向熟里吹拂泼洒在粮田上的余辉。

你爱养与村庄有关的花。你爱坐锅红,它在村子里坐锅做晚饭时繁花竞放,那一股股炊烟是谁通向天宇的路。你爱韭叶兰,它的叶子酷似韭菜,一场春雨下来,你无法下地,你的妻在街上买回一捆韭菜,你家里马上就有了过年过节的气氛,门外的细雨如丝,细雨是什么扎下来的根须?你爱瓜叶菊,它的叶子如瓜叶,黄瓜、菜瓜、小瓜,你又说不上是什么瓜的叶子。那次你去偷瓜,你放学扔了书包背箩头拿镰去割草——你掩人耳目,你很快扔下伪装。你穿过一片玉米地,潜伏在一个生产队的瓜地边儿,你的整个身子趴在地上,你和大地零距离接触,你在侧耳细听,你哪里是在偷瓜,你分明是在谛听大地,你听到了什么?

在这个村庄,你常常会在后半夜的什么时刻里突然披衣而坐,挥笔在纸田里耕作不止。一个农家子弟时节到了,就要紧耕抢种,耽搁了农时,你就是一个不会种庄稼的人。这个时候,你觉着自己像是一个即将把一家家的狗蹚咬的人,拿一把锨,掩上门,出了村子,向一处麦田走去,那里的麦田浇了一半,下一半有你来浇,该你哥回去睡觉了。

你习惯以农民的勤苦劳心、劳神、劳双目。你以深秋里的心情收获这个小小城镇的粮食。

你不知道,在今生,你是否还会再到一个村庄。如果会,那将是个大的都市,你将会赶一群牛来放,将会在那里打下更多的田粮。

你的最后一个村庄,就是第一个村庄。你的梦将在那里做结。

你去的地方,就是你来的地方。

你的身体最终归还了土地,你成了一粒尘土。灭,是另一种永生,此际,你与天地同在。你用一生的时光了解大地,你还不曾明白多少又回到大地。但,你已达到目的。

你不会等多久,你会以另一种物象再生。你的来生,或许是一株玉米,一只羊,一只狗,两扇院门,一棵高大的树木。

若是一株玉米,你愿还站在自己耕种过的那些田土上,来领受多少年没有吹拂你的轻风。若是一只羊,你愿还跑到河里吃那嫩嫩的青草,多少年了,你少吃了多少草呢。若是一只狗,你愿静蹲在你生前住的那个地方,补回你在村子里所丢失的生活——多少年后,那个地方或许又起了一座新房子。若是两扇院门,你愿整日闲看街上来来往往的人们——你这么多年不在,街上的一些人,怎么走得再也找不见你都不知道。

若是一棵高大的树木呢?你愿立在村头,永远不再离开这里,用根须继续了解大地,用枝梢感受天空,用一双人们无法看到的眼睛守望你曾经从这里走出去的那条路。

作于.3.23

原载年《燕赵散文》第四期

年2月《散文百家》第二期

载入《年中国精短美文精选》

入选河北省作家协会年散文排行榜

原文赏析

乡土的梦在意识里流动

——韩修龙散文《你的梦》赏析

郭连莹

对于背井离乡,从乡村走进城市,或从城市走向别处的人来说,恐怕每个人心里都有一方魂牵梦萦的土地。费孝通在《乡土中国》里说:从基层看上去,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是的,中国文明的根在乡土中。人们在土地上耕种,同时也种下了对明天的希望;在他们心目中,是土地给予了他们生命。韩修龙便是这样一位有浓郁乡土情结的人,从他的散文《你的梦》中可窥见一斑。他“把村庄留在心里”,乡土的梦时刻在自己的潜意识里流动。他精神的根须深深地扎在梦开始的地方,并“试探着前行”。《你的梦》为读者描摹了一幅作者个人成长与心灵轨迹的画像。

《你的梦》发表于《散文百家》,获“第六届河北省散文名作奖”,荣登“年河北散文排行榜”,入选《年中国精短美文精选》,可谓精美之作。

《你的梦》采取意识流写作手法,以主人公“你”的意识活动为结构中心,打破传统散文按所叙之事发生的先后次序或是按情节之间的逻辑联系而形成的单一的、直线发展的结构形式,文章的叙事不按时间顺序依次直线推进,而是随着人的意识活动,通过自由联想来叙事、状物与抒情,进而演绎“第一个村庄”和“第二个村庄”的人生图谱,结构立体,承载了丰富的意蕴。作者笔下的村庄、栽树、浇地、都市放羊、与村庄有关的花、偷瓜等乡村与城市的物事,不受时间、空间或逻辑、因果关系的制约,跳跃、多变,前后两个场景之间缺乏时间、地点方面的逻辑联系。如作者把主人公在第二个村庄里的后半夜常常会“突然披衣而坐,挥笔在纸田里耕作不止”和在第一个村庄浇了一半的麦田联在一起。韩修龙在这篇文章里,充分运用了意识流的内心独白、自由联想、蒙太奇、时空跳跃、旁白等艺术技巧,使一篇乡土散文呈现给读者一种“乡而不俗、土而不粗”的独特气质。

这是一篇在钢筋混凝土的背景中流淌出的养护心灵的原生态乡土散文,是作者心灵的一种救赎。作者颠覆惯常的叙述方式,使用第二人称,用亲历式的语言,深情款款、琐细而诗意地复原主人公从村庄走向城市,又在城市怀恋、思考村庄的“梦”,给读者一种现场感、画面感,一种身临其境的真实感,在场性十足。作者只是将村庄生活的原情景和生命的寻常形态展示与众,处处弥漫着浓郁的村庄的烟火气息,体现着俗世情怀。从冷静、平淡、干净的叙述中,品咂出真挚的情感在文字里流动;从“习惯以农民的勤苦劳心、劳神、劳双目”里,渗透出温婉柔润而又不弃倔强的情绪的流动——将观察、回忆、联想的全部场景与作者的感觉、思想、情绪、愿望等,交织叠合在一起,从而“原样”准确地坦露“你的梦”的流动过程。

《你的梦》如乡土一样淳朴、厚实,不乏生动传神的比喻和贴近灵魂的词句。特别是文章的结尾处,一些闪光的哲思,直抵内心,给读者以无限的遐想空间,启迪心智。“你的最后一个村庄,就是第一个村庄。你的梦将在那里做结。”“你去的地方,就是你来的地方。”“你的身体最终归还了土地,你成了一粒尘土。灭,是另一种永生,此际,你与大地同在。”朴实的叙述有了这些文字,就多了一份回味,也显示出作家于纯朴中见真情、于简单中见深刻的艺术功力。

著名作家梅洁这样评价韩修龙:他的散文让我们读到了一个人类的终极问题,那就是“我们从哪里来,最终到哪里去”?在他极其朴素而质感的文字里,我看到了他有意但决不透说的思考和终极关怀。这篇文章的结尾就揭示了一个哲学命题,即生命的归宿问题。完全消解生命意义的死亡,需要每一个人有勇气面对。在这里,作者希望“以另一种物象再生”,来生甘愿做“一株玉米,一只羊,一只狗,两扇院门,一棵高大的树木”,依然亲近、守望“第一个村庄”。

时下,小资情调及历史文化散文泛滥,难免使人产生审美疲劳。《你的梦》就像一位带着熟悉旋律和多元声音的原生态民歌手,引领我们做了一次乡村寻梦之旅。穿行在大厦林立的城市里,也寻找到些许精神的支撑点,这也算是城市化进程中的一种文化需求吧。

(郭连莹:邯郸市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河北工程大学荀子研究所研究员、邯郸市作家协会副秘书长等。)

作者简介

韩修龙,字海隐。先后拜于王曰叟、吴悦石、王明明先生门下。曾为北京二月书坊《藏画导刊》执行主编,现为《中国书画》艺苑弥珍·艺术生活版杂志执行主编。邯郸市原邱县文联副主席。

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中国楹联学会会员。河北省书法家协会草书委员会委员,邯郸市书法家协会副秘书长、草书委员会副主任。荣获中国散文学会第八届冰心散文奖优秀奖。出版散文集两部。发表在《作家文摘》《文汇报》《读者》《长城》《美文》《散文》等国家级专业报刊杂志散文作品多篇达30万字。散文有作品入编全国中学生语文课外读物,北京市语文高考试题。散文入编06年,08年中国年度选本两篇。入编年中国散文排行榜两个版本两篇。连续三次获河北省散文学会散文名作奖一等奖。

编辑:刘龙策划:刘洪涛张保华审核:刘俊杰长按识别







































白驳风
北京最好白癜风医院如何治疗



转载请注明:http://www.npwhh.com/byzx/7568.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金水区农业路123号 联系电话:15897845612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