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41岁,女性,应右髌骨骨折在当地A医院行切开复位空心螺钉+张力带固定术,术后两周拟出院。
但是,就在出院当天早上8点,她却突然昏迷,转入ICU抢救。
到上午10点左右,抢救医生考虑为肺栓塞,经家属同意给予静推溶栓,但患者已经出现瞳孔散大无对光反射,考虑可能是缺血缺氧性脑病所致。
医院B医院,百般联系后,终于在晚上23点左右,请来了B医院的教授来会诊,会诊记录示:患者心肺复苏术中心跳停止2小时,脑细胞死亡很难恢复,体查双侧瞳孔散大固定,无自主呼吸,预后极差。
虽然A医院不同意转院,但家属强烈要求转入B医院抢救。抢救3天后,宣布临床死亡。
家属不能接受,医院起诉到法院。经司法鉴定中心鉴定后,出具了司法鉴定意见书如下:
1.对A医院骨折手术方式不予评价;
2.对于深静脉血栓或肺栓塞并发症的相关书面风险告知方面存在缺陷,无法体现充分风险预见义务,有可能导致在患者术后抗栓治疗方面存在疏忽;
3.未对患者行下肢超声检查,对患者出现凝血功能检查提示的dD-二聚体、FDP升高之情况未予复查,未见下肢是否肿胀的临床查体记录,未见定期按摩、穿戴弹力袜等预防下肢静脉血栓的相应建议,对患者术后抗栓治疗方面存在明显不足;
4.患者发病抢救时,按照一般临床经验,首先应考虑急性肺栓塞可能,直至当天10时方考虑到该疾病并给予溶栓治疗,在临床诊断思维方面存在局限,在治疗方面存在延误,存在一定不足。
结论认为,A医院在术前告知、术后抗栓治疗、发生急性肺栓塞后临床诊断及对症治疗方面均存在一定不足,存在医疗过错,与患者最终肺栓塞继发缺血缺氧性脑病死亡的后果存在一定因果关系。
肺血栓栓塞症(PTE)是肺栓塞的最常见类型。由于急性PTE的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临床上容易被漏诊和误诊。
那么,应该如何避免这样的情况呢?这篇年《肺血栓栓塞诊治与预防指南》值得大家学习一下。
新版指南对PTE的流行病学、危险因素、病理与病理生理、诊断标准、各阶段治疗以及预防措施都进行了详细的阐述,有助于进一步规范我国PTE的诊疗。
提高急性PTE临床突发情况的应变能力和确诊率,就从掌握《肺血栓栓塞诊治与预防指南》开始吧!(责编:周家奇,shamour)
胸痛、咯血、呼吸困难都没有,不典型肺栓塞如何不误诊?
扫描下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