鞍区占位引起的视神经萎缩介绍

视神经的组成

视神经由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的轴突汇集而成。从视盘开始后穿过脉络膜及巩膜筛板出眼球,经视神经管进入颅内至视交叉前角止。全长约42~47mm,可分为球内段、眶内段、管内段和颅内段四部分。

(一)球内段:由视盘起到巩膜脉络膜管为止,包括视盘和筛板部分,长约1mm是整个视路中唯一可用肉眼看到的部份。神经纤维无髓鞘,但穿过筛板以后则有髓鞘。由于视神经纤维通过筛板时高度拥挤,临床上容易出现盘淤血、水肿。(二)眶内段:系从眼球至视神经管的眶口部分。全长约25~35mm,在眶内呈“S”状弯曲,以保证眼球转动自如不受牵制。(三)管内段:为通过骨性视神经管部分。长约6mm。本段视神经与蝶窦、后组筛窦等毗邻,关系密切。由于处于骨管紧密围绕之中,当头部外伤、骨折等可导致此段视神经严重损伤,称为管内段视神经损伤。(四)颅内段:此段指颅腔入口到视交叉部份,长约10mm。两侧视神经越向后,越向中央接近,最后进入视交叉前部的左右两侧角。(颅咽管瘤占位引起的视神经损伤主要为颅内段)

视神经的外面有神经鞘膜包裹,是由三层脑膜(硬脑膜、蛛网膜、软脑膜)延续而来。硬脑膜下与蛛网膜下间隙前端是盲端,止于眼球后面,鞘膜间隙与大脑同名间隙相同,其中充有脑脊液。临床上颅内压增高时常可引起视盘水肿,而眶深部感染也能累及视神经周围的间隙而扩散到颅内。

何为视神经萎缩?

视神经萎缩主要表现为视力减退和视盘呈灰白色或苍白。视盘周围神经纤维层病损时可出现裂隙状或楔形缺损,前者变成较黑色,为视网膜色素层暴露;后者呈较红色,为脉络膜暴露。如果损害发生于视盘上下缘区,则更易识别,因该区神经纤维层特别增厚,如果病损远离视盘区,由于这些区域神经纤维导致变薄,则不易发现。视盘周围伴有局灶性萎缩常提示神经纤维层有病变,乃神经纤维层在该区变薄所致。

虽然常用眼底镜检查即可发现,但用无赤光检眼镜和眼底照像较易检查。视盘小血管通常为9~10根,如果视神经萎缩,这些小血管数目将减少。同时尚可见视网膜动脉变细和狭窄、闭塞。视神经萎缩分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前者视盘境界清晰,生理凹陷及筛板可见;后者境界模糊,生理凹陷及筛板不可见。其中鞍区肿瘤占位引起的视神经萎缩为继发性,常见的两种症状有:1、瞳孔的改变,因为瞳孔对光反应与视力减退程度一般是一致的。视力完全丧失,瞳孔会对光反应消失;视力严重减退,瞳孔直接对光反应减弱,持续光照病眼瞳孔,开始缩小,续而自动扩大,或在自然光线下,遮盖健眼,病眼瞳孔开大,遮盖病眼,健眼瞳孔不变。下方动图为瞳孔变化的参考图!2、视野缺损视野,当眼睛注视前方某个物体时,余光看到的部分就叫做视野。当注视前方某个物体时,上、下、左、右不论哪一侧出现看不到的情况,就称视野缺损。医学上的检查的有视野、眼压、眼底检查等。鞍区占位常常引起的视野缺损是双颞侧偏盲:肿瘤压迫所致两侧神经传导至鼻侧视网膜视觉的纤维受累时,不能接受双侧光刺激而出现双颞侧偏盲。肿瘤逐渐长大时,因一侧受压重而失去视觉功能则一侧全盲,另一侧为颞侧偏盲,最后两侧均呈全盲。下方图片为视野和眼底检查参考图!

A图示视野检查可见右眼下半象限部分视野缺损;左眼视野几乎全部缺损。

B图示右眼视盘正常,左眼视盘苍白。

C图与A图相比可见,右眼视野缺损范围进一步扩大,左眼视野缺损更进一步加重。

针对视神经萎缩的治疗方案

由于神经萎缩不可逆,全世界对于压迫引起的视神经损伤都没有好的治疗方案,目前颅咽管瘤视野缺失的患友们普遍尝试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治疗经验总结如下:

1、病友们治疗视神经萎缩的经验总结

2、视神经穴位按摩演示

3、神经眼科医生挂号攻略

爱久妈妈




转载请注明:http://www.npwhh.com/byzx/71662.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金水区农业路123号 联系电话:15897845612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