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酒万果红杯
“乡愁里的河北”主题散文大赛启事
乡愁地理版
省文研会版
(点击上面蓝字可见详情)
枣酒万果红杯“乡愁里的河北”散文大赛
参赛作品展示
石家庄篇
会情人(仙台山的美)
文/孙文莲
题记:弗洛伊德说,大自然是人的情人。的确,大自然能使人心魂激荡,忘乎所以。深秋。
周二空闲,我们去了仙台山。
之前,有同事说,这样的深秋季节,仙台山的枫叶还没有红透,应该过些日子再去。我想,红透与否都是它自己的格调,何必一定执着于那红透的一种呢。
九点钟到达景区。一个十分晴朗的好天气,太阳毫不吝啬地明媚着。天上没有一丝云,蓝得明净、透彻、高远。但毕竟是深秋,抖抖地有些凉意。看不到明显的树的摇曳,海涛般的风声却阵阵涌来。
在山脚下遥望,山峦叠嶂,起伏连绵。茂腾腾的植被像一幅绚烂、富丽且巨大的长卷,在纤尘不染的蓝天背景下,美丽得令人心醉:满山满坡的枫树,有的已是艳艳的火红,像喜气洋洋的新娘子;有的泛着明亮的金黄,像富贵人家穿着明艳的少妇;有的还迟迟地绿着,好像拽着青春的尾巴不肯放手的珍爱生命的人们。在漫山遍野的枫树中,间或有柏树青翠欲滴,卓然不群。
不由想起了张艺谋的电影《我的父亲母亲》:男女主人公相遇在美好的金秋季节里,金黄的树叶满山满坡,在暖暖的阳光里亮堂堂金灿灿,更加绚烂无比。影片里,就连村口那眼古老的水井都被金灿灿的白桦林暖意融融地笼罩着。动人的爱情故事在唯美的背景里展开,温暖,淳厚,诚挚,热烈。
近在眼前的仙台山并不比电影的画面丝毫逊色,它更加富丽,浪漫,纯净。仙台山,应当有传奇的故事发生,才不辜负了它的美好;应该有艺术家的光临,才不委屈了它的独异。
通向山顶的石阶在山腰间曲折蜿蜒,峰回路转,柳暗花明。从山脚下拾级而上,每行一小段,就是一个转折。转折处平展宽敞,既可以或站或坐稍事休息,又可以自由地展眼四望,尽情地观赏景物。然后,石阶转向另一个方向延伸而去。这样,游者移步换景,既不觉冗长单调,又能够稍事休息缓解疲累,同时又能被别异的风景所吸引,时时激起新鲜的兴致。石阶灰白色,是就地取材的山石干垒而成,踩上去“崆崆”作响。一鼓作气急行一段,就在那较为平缓宽敞的转折处停顿,饱览迥然有别的奇异风光。
攀行中遇到一摄影者,四十多岁,瘦长脸,溜溜光的长发,穿着浑身口袋的浅灰色马甲,一副落拓不羁的艺术家的样子。他兴致十分高涨,行走轻捷矫健,走走停停连续拍摄,还无不得意地让我们浏览他已经拍摄的照片。他的拍摄技术并不十分高超,一些远景明显缺乏层次感。比如拍摄对面山峦的枫叶,没有拍出蓝天的大背景,也没有山脚下崎岖盘旋的山路,只是让枫叶满满的充溢着整个画面,就像绘画里没有留白一样,显得拥堵而平淡。其实,仙台山的层次感非常丰富:蓝天与山的层次,山的起起伏伏的层次,色彩上漫山遍野或红艳或金黄的枫叶与间或几株青翠的松柏的层次,绚烂的山峦与山脚下崎岖马路的层次……摄影者每行几步,发现一个新视角,就支起三角架拍个不停,不时地还会仰起头,张开双臂发几声陶醉的长啸,一种忘我的沉浸状态。
沉浸的状态是人最美好的状态,最纯粹的状态,也是最幸福的状态。
山里没有方向,石级曲曲折折,忽左忽右;山路在枫树的庇荫下,幽幽暗暗,阴阴晴晴。
我们正在气喘吁吁,两人带着呼呼风声与我们擦肩而过。两个人的袖子上都戴着红袖章,袖章上写着金黄鲜亮的“值班员”三个字:一位是中年妇女,一位是青年男子。他们每人手里拖着一个大大的白色尼龙编织袋子,边走边熟练地捡拾游人丢弃的矿泉水瓶子、食品袋之类的垃圾。他们紫红面庞,精瘦身材。他们轻捷爽利,很快就超过了我们,然后坐在石级的转折平缓处俯视着我们,若隐若现地微笑着,似乎在不屑于我们的体力。当我们汗涔涔地赶上去,那位小伙子已经悠然地端坐在一块平展的石头上,那石头兀自突出山崖外,小伙子的双腿就荡悠悠地悬挂在空中。他旁边的峭壁上也孓然地招摇着一棵松树——整个探出悬崖外的松树。石头,人,松树,好像都在表达自己的遗世独立——难得的一副特写镜头。我们要给小伙子拍照,他不惊不喜亦不烦,坦然接受,只是微微偏过头来对着我们的镜头。他不矫情,并不特意摆出特别的造型,也不计较照片去向何处。这种本真、坦然,使人产生隐隐的敬畏之情。
两位值班员,每天一趟爬山,并不有意于风景。他们自己已经成为风景的一部分了。
山顶一溜平坦,一条羊肠小径曲曲又弯弯。游人穿梭在红红黄黄的色彩里,时隐时现,梦幻朦胧。
下山的路也由石阶铺就,十分方便。
山脚下,孤零零一户院落。房屋的后墙就是山体,在通向山顶的石阶上就可以毫不费力地跨上房顶。上午我们刚来山脚下时,一对花甲老人正在摆弄满院子金黄的玉米穗子,下午下山时那玉米穗子已经神奇地到了房顶上,两位老人也正在房顶上不紧不慢地侍弄。院子没有门户,没有院墙,整个山的色彩、林的涛声都可以免费享受了。
马路边上,懒散地躺着几个青皮白纹的瓜,大小类似冬瓜。我们好奇地驻足猜测,房顶上的老婆婆就嘹嘹亮亮地开言了:那是花瓜,包饺子,蒸包子,都好吃,皮很厚的,能存一冬天的,两块钱一个,带几个回去吧,送人也好的……婆婆好像擅长绕口令,一口气说了这么多,流流畅畅。可惜这广告词缺乏了有效的针对性:我喜欢吃饺子包子,却几乎不自己做,想想我的几个朋友也没有谁喜欢包饺子蒸包子,所以这花瓜虽然价廉物美,我还是放弃了。只是婆婆的那一声“花瓜”还美妙地在耳边回旋:“花”读成入声,“瓜”轻巧地往上一扬,又急促地收束,曲子一般好听。
院子里,紧挨着马路,有两间红砖小房做了小卖部,出售些饮料零食之类的物品,是专门对游客出售的。店主是一青年女人,正在门口逗弄孩子,大人孩子都头脸光净,眼眸清澈。我买两瓶冰红茶,她说四块钱,我就递过去了八块。那女人却又找回我四块,说:“一瓶两块啊,两瓶四块”。他们不藏奸不重利,坦然而健康。
弗洛伊德说,大自然是人的情人,能够使人如鱼得水般自由而欢快。在这美好的大自然里,婆婆、孩子、小卖部的青年妇女,他们都成了自然的一部分,欢欣、清澈、淳厚、健旺。来此一游,更觉快慰和畅意、自由和舒展。
我想,这大自然或许比情人还更胜一筹:于我们,它永远丰富,并永远不欺不弃。
附注:
仙台山,位于井陉县,距离石家庄79公里。
涧深崖陡,谷长山幽,山峰苍翠,危壁千仞,奇龛怪石,古柏横生。
一年四季,皆有有醉人处。春观桃花夏纳凉,秋赏红叶冬观柏。秋深初冬季节,黄栌、枫树色如烈焰,亦如晚霞映群山。仙台山的红叶,多达50平方公里,是北京香山的20倍,为全国十大红叶风景区之一。主要景观有:九道弯一线天、青龙戏白莲、云中人家、舍身崖、神鸟守仙丹、刘秀洞、军粮洞、梅花洞、花棺洞、不干泉、明目泉、玉女泉、鹿的泉、如来佛大殿、南海观世音菩萨庙、玉皇阁、王母宫、汉、明修筑的古长城、光武帝刘秀藏身的龙炕及护国寺等。
作者简介:
孙文莲,大学教师,文学硕士。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河北省作家协会会员。著述有:人物评传《笔底风云与家国情怀——周喜俊其文其人》(汕头大学出版社)、文艺理论著作《情与理——文学艺术的审美形成》(光明日报出版社)、散文集《秋雨芭蕉》(煤炭工业出版社)。另有文艺评论文章四十余篇,发表于国家级核心期刊和省级期刊。
协办单位简介
河北万果红酒业有限公司座落于“千年古县”行唐县。千百年来,当地人以山泉水及大红枣为原料,酿造成特色烧酒“枣木杠”闻名遐迩,此技艺已列入“石家庄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万果红酒业在传承酿造古法基础上,通过工艺创新把甲醇降至国家标准限量以下,氰化物、重金属含量为零,此工艺已获国家发明专利。万果红系列枣酒是“枣木杠”原浆酒,不勾兑任何香精,饮后具有头不疼、口不干、不体燥、不伤胃、醒酒快等特点。
关联阅读
枣酒万果红杯
“乡愁里的河北”主题散文大赛作品展示
(点击下面蓝字,可见具体作品内容)
石家庄篇01正定古碑略记02封龙纪实03榆树04醉美枣木杠05万果红,乡愁的味道06酒香飘千年07藁城三记08梨乡两篇09打房子10想起炊烟起11马踏苏家庄与三苏故里12正定中山路13枣香飘处是故乡14古槐青春15翠岭野趣黄金寨16花竹流水塞北江南17羲皇圣里人祖庙18记忆中的庙会19平山风物20五马山还是五龙山21印象赵州22大爱大沙河23走进凤凰城24卖了被子,去看坠子25正定与丝绸之路26那夜,我睡在龙母的梦里27品尝故乡的春天27赵州桥,你老得真年轻28盘石沟29天桂山上说道观30秦皇古道怀古31市庄两三记32游滹沱河33情深不愿醒34十年寻思觅味道35最后一块胶泥36木刀沟河畔坷垃仗37万果红枣酒38横山湖散记39清丽海棠俏丁香40故乡风物白描41记忆中的九九庙42苍德的由来43又见滹沱河44但爱黄金寨45记忆三章46我的乡土情怀47酒说中山48串门儿49肥纍国50母亲的两件嫁妆51那些有灶火的年52家乡的茶面粥53浅冬,忆儿时的冬天54槐花树槐花情55麦收的事儿56传说中的茅草地57银波荡漾唱新歌58耿村故事
雄安篇01大美白洋淀02白洋淀桥变随想03走进大王看新区03华北明珠“白洋淀”04白洋淀赏荷有感05淀边风情06秋到水乡满眼金
邯郸篇01千年天桥02滏水流虹03又见炊烟04从峰峰煤到峰峰美05白鹤亮翅06随我游大名07石鼓山春行08毛冢高峰9邯郸这轮明亮的乡愁0你从唐朝月光下走来11广府城记12文武之乡,乃成乃安13流淌在心底的河14绵延千年的老街根脉15西石门的花16龙潭风雨17飘落在西河沟的记忆18墙里开花墙外香19野菊20妈妈的豆面汤21悠悠邯郸道22饺子宴23仰望故乡24响堂石窟25范成大走过燕赵地26扁担颤颤的岁月27老宅的那棵桃树28敕勒歌29字灯30牲口棚31京娘湖情歌32渐行渐远的赶会33毛张馆子34老家大铁桥35清风古寨安子岭36记忆里的“谢泥娃”37芝麻开花38大美王金庄
邢台篇01方等看大鼓02游沙河市王硇村03太行明珠04太行奇峡:一本流水账05红色东野庄06故乡味道07威县,从平原冲出的黑马08且享美食舞青衣畅游碧潭赏古塔09情系天河山10回乡偶记11岐山湖畅想12卢油坊码头秋荷妍13美哉小石河14棉花之美15前南峪感怀16沙河的冶铁文明17难忘农家四件宝18邢台乡愁两章19喝上长江水20白云山游记21和合二仙22我的家乡23又到槐花飘香时24悠悠南和“瓦砾岗”25酸菜26黑豆27温和王硇村28乱弹29围着火炉吃西瓜30王硇:美丽的太行川寨31暮春时节槐花香32炊烟白,炊烟青33人生处处是风景34正月十六烤杂病35年味儿36午后
辛集篇01美丽乡村朵朵花开02老家的香椿树03对滏阳河的眷恋04惬意的生活
衡水篇01味道02走近衡水园03至少还有一颗大柳树04大道低回衡水湖05熊猫走了06那年,那月,那人07冀中明珠:衡水老白干08衡水湖,正版乡愁律动的春潮09神奇村庄要庄10开在心头的红荆花11晒麦场上的小人影
沧州篇01走进青县红木小镇02你听,乡歌嘹亮03天涯风雪林教头04飞翔的“铁驴”05沧海之畔是家乡06刁公楼,崴蕤千年的村庄07望乡08北方习俗两篇09槐花烀饼10富硒玫瑰香11母亲河三换新装12香涛故里香涛园13家乡的枣树林14大运河畔司马庄15红枣故乡16至美善人桥17聚馆散章18我的第三故乡19千童随感20蒿坡消失的古迹21马致远和铁佛寺22舌尖上的变化23传统小吃味道醇24秋深又见石榴红25我们村的砖厂26小城南皮大人文27我眼中的常庄子28家乡的麻子菜29家乡的农田30我爱家乡的小河31又见秫秸花32泥房
保定篇01难忘家园02故乡夏日03村边的那条小河04何事吟馀忽惆怅05关汉卿墓追思06家乡的拒马源07大美涿州:锦灰堆08书院莲池09乡愁爬上老槐树10细雨润故园11肥猪肉12古槐13家乡的古长城14枣林秋景醉游人15这道文化景观好亮眼16姑爷宴17除夕瞭年画儿18故乡抒怀19天生桥观瀑20坐石席21糊窗棂22门前的碾子23欲闻轿鼓动地声24白石山日落25我家门前那条古河道26易水怀古27涞源意象28驴火的滋味29北国风光30看,麦子熟了
廊坊篇01槐花香里忆流年02西王祥03村路的咏叹04记忆三章05那些事那些人那些情06小城的肺07小河悠悠寄乡愁08廊坊风物四章09春满牤牛河10香河荷花11记忆,有点甜12童年中秋满月华13那条泥泞的小路14送话15我家的枣树
张家口篇01舌尖上的宣化02问候家乡03寻访雪绒花的故乡04青山魂05蔚州写生06悠悠皮草情07一路联吟诗意浓08故乡山药粉的味道09梦里水乡康巴诺尔10长梁山上看花急11东方人类的故乡12顺风顺水上苏庄13葫芦河从故乡流过14魂牵梦绕大境门15草原天路随笔16古地杏花红17草原丝绸路上的村庄18欲比西子19老街20乡愁21金河寺的传说22永远安宁的村寨23北国楼兰”开阳堡24秋天,来看金界壕25大美崇礼26永远的冰山梁27风过野狐岭28消失的古寺古村29小五台山拾零30家乡的蘑菇圈31美哉壮哉张家口32一个有故事的小村庄33我爱柳川河,我爱万柳园
唐山篇01漫步在家乡的板栗林02滦河散记03回望河滩04孟家泉,听我歌唱05品读玉泉山06爱你,我的玉皇庙07走近乐亭“三枝花”08在叠翠的秋光里09最美家乡榆木岭10卧龙往事11乡村的脚步12凤凰城三记13散说老酒“徐九经”14浭酒15寻梦白羊关16唐山大地震往事17醋熘饹馇18那年,那戏19庄稼地名字20老街旧事21豆酱飘香22迁安小吃三宗宝23我的小村,我的母亲24那座城,那些人,那些事25旧巷·老屋26那棵枣树,那片枣林27走进汉儿庄28你从沧海桑田中走来29寡奶和她的三间土坯房
秦皇岛篇01秦皇岛,美的抒情02秦皇岛上访秦皇03三月里的城郭04点将台,你为何还矗立在这里05青龙水豆腐06“石来运转”大冰塘07关城幻古08北戴河散记09那些藏在碣石山里的情愫10慢骚的渔村海岸11山呼海啸第一关12小岛风情13夜居山海关14北戴河看海15烟雨北戴河16山青水秀黄宝峪17吃全羊18四季莲花湖19开滦路的记忆20不是故乡似故乡21一砖一石总关情22青龙河与玄鸟生商传说
承德篇01在老家采蘑菇02塞罕坝日出03山里的珍珠04雾灵山上望长城05追梦塞罕坝06瀑河岸边的紫塞明珠07双塔山·滦河水08石门豆腐09家乡的古戏楼10圣洁敖包山11兴隆三章12飞龙戏雪金山岭13塞罕坝14渐行渐远的村庄15神奇双塔山16家乡有个地名“白公雨”17塞外“非洲大草原”18隆冬水墨19金山岭长城20兴隆,我魂牵梦绕的家园21康熙御题的“云谷灵泉”22家乡的大枣23告别炊烟时代24四进青松岭25心中的“诗魂”26我的名片是故乡27一树欢笑28父亲的稻田29安营寨秋韵30我生在一个小山村31家乡的饽饽32故乡的板栗33秋陌情深思满天34大豆腐
(参赛作品展示持续增加中)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