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自闭症的瞳孔渲染
治疗白癜风的著名专家 http://disease.39.net/bjzkbdfyy/170602/5422056.html

Hello,

这里是红枪总队,我是Schr?dinger·s~

提到自闭症想必大家都不陌生,它作为一种广泛性神经发育障碍,具有社交障碍,语言障碍等临床症状。

而不想说话,回避社交等表现也让广大网络青年常常以“我自闭了”自居。

眼睛作为人类心灵的窗口,在信息传递和情绪感知中具有重要作用。而具有社交障碍的自闭症患者往往在对其的加工上存在障碍,比如回避目光,对眼睛的注视时间相对于常人降低,目光接触时感受到压力等。

上述情况在海量的自闭症文献中已经有所论述,今天给大家介绍的是PupillaryContagion(瞳孔渲染)。

你一定听说过“大眼瞪小眼”,但不一定了解“瞳孔渲染”。简单来说,瞳孔渲染就是指一个人的瞳孔大小自动化地随着被感知者的瞳孔大小的变化而变化。其实,瞳孔渲染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就已出现在成人研究中,随后又渗透到婴儿和动物(大猩猩)。

在人类研究中这种即时的瞳孔模拟程度会随着对对方的信任水平而变化。有些研究也发现瞳孔渲染还会受到面部表情的影响。可见,瞳孔渲染是与情绪传递和社会交互存在巨大相干的。

那么,依照传统自闭理论——自闭症患者对社会性信息加工存在障碍——来看,自闭症患者对瞳孔大小这一表达个体内部状态的重要线索的加工一定是存在障碍的。

而新近的关于自闭症的过度唤醒假说(overarousalhypotheses)则认为,自闭症患者未必对社会性信息的加工存在障碍,而是对社会性信息的过度激活,使得他们不得不通过回避社会信息来下调这种让他们感受到压力的高唤醒水平。那么,从过度唤醒假说的角度来看,自闭症患者未必会在瞳孔渲染上存在异于常人的加工障碍,甚至可能会优于常人。

答案究竟如何呢?哥德堡大学神经科学和生理学研究所的Galazka及其同事历时四年探讨了这一问题。

关键词

瞳孔;ASD;情绪渲染;自动模拟;过度唤醒

研究对象

自闭症患者(最终分析):54位(49男;年龄:M=21.37,SD=9.17,范围10–44;IQ=,SD=15.9)

健康控制组(最终分析):63位(57男;年龄:M=20.56,SD=7.38,范围10–44;IQ=,SD=12.2)

研究方法

1.实验材料:用制图软件(Daz3Studiosoftware)制作十幅不同的彩色女性3D面孔,然后根据效价(快乐,悲伤)与瞳孔大小(2mm,4mm)两个维度,最终生成10*4张面孔,如下图:

制图软件:


转载请注明:http://www.npwhh.com/byzx/70909.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金水区农业路123号 联系电话:15897845612
    当前时间: